作者:刘雨情  单位:临沂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4
99

重症疾病(如重症肺炎、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胰腺炎等)往往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但若能在发病前做好“未病先防”,就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从临床角度看,重症预防是有明确目标、可落地的系统工程,核心在于“早识别风险、早干预隐患”,以下五大关键举措需重点关注。精准风险筛查:揪出“隐形重症导火索”

临床数据显示,80%以上的重症患者发病前存在“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定期筛查是发现隐患的首要步骤。不同人群需针对性选择筛查项目:

普通成年人(20-40岁):每2年1次基础筛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血糖监测,长期吸烟或接触粉尘者加做肺部CT及肺功能检测;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基础病或家族病史):每1年深化筛查,除基础项目外,增加心电图、心脏超声、胃肠镜(45岁以上强推荐)、肿瘤标志物检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加测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超声。

筛查后需由临床医生正确解读报告,比如血压处于“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已属心血管重症“预警信号”,需及时干预。

基础病“强化管理”:阻断“轻症转重症”通路“三高”控制不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基础病是重症的“主要推手”。临床强调“基础病管理需长期稳定,而非仅达标”:

血压控制:普通患者稳定在130/80mmHg以下,合并肾病者需更低(125/75mmHg以下),避免自行停药,建议用长效降压药减少波动;

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每月监测3-4次血糖,避免忽视长期控制;

·呼吸疾病护理:COPD患者需戒烟、冬季防感冒、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肺部感染引发重症的风险。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降低肺部感染引发重症的风险。

生活方式“临床级干预”:打造“抗重症体质”不良生活方式是重症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需遵循“科学量化”原则:

饮食:控“危”补“益”:每日盐摄入<5g,减少油炸、加工肉(每周<50g),增加优质蛋白(每日1.2-1.5g/kg体重)和膳食纤维(每日25-30g),避免高糖饮料;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补以药食同源之品。如气虚多汗者可用西洋参煮茶,血虚者可服用山药大枣汤,气滞证患者可饮用玫瑰花水等。

运动:“适度与规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约为“170-年龄”次/分钟),搭配2次力量训练,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5分钟),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运动;

睡眠与戒烟限酒: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戒烟,男性每日饮酒<25g酒精,女性<15g酒精,避免空腹饮酒。

“早期症状”识别:避免“小问题拖成重症”重症多因“早期症状被忽视”,临床总结4类需立即就医的“预警信号”:

全身症状:持续高热(>38.5℃,服药无缓解)、乏力伴意识模糊、1个月体重骤降5%以上;

神志症状:突发意识模糊或意识不清,以及烦躁不安、淡漠等;

呼吸症状:突发呼吸困难、咳嗽伴咯血或脓性痰、嘴唇发绀;

心脏症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突发心慌头晕;

消化症状:持续剧烈腹痛(拒按)、呕血或黑便、皮肤和眼睛发黄。

出现以上症状需立即急诊,如急性心梗发病后120分钟是“黄金救治时间”,早干预可大幅降低重症风险。

疫苗接种:构建“主动防重症屏障”疫苗是“低成本、高效防重症手段”,老年人、基础病患者需按推荐接种:

流感疫苗:每年9-10月接种,降低流感引发重症肺炎风险(保护率60%-70%),糖尿病、COPD患者必接;

肺炎疫苗:60岁以上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每5年加强1次;

新冠疫苗: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降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概率。

结语破解重症威胁,关键在“未雨绸缪”。“未病先防”是“定期筛查、基础病管理、科学生活、症状识别和疫苗接种”的组合拳。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这些举措融入日常,就能大幅降低重症风险,筑起健康防线。记住:重症的“最佳治疗”,永远是“提前预防”。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