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常听到身边的老人总在咳嗽,活动后气喘吁吁,却总被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一种被忽视的 “沉默杀手”——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作祟。这种疾病如同温水煮青蛙般,缓慢侵蚀着患者的呼吸系统,等到病情严重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个疾病,掌握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沉默” 的健康威胁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它主要由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引起,导致肺部气道炎症和结构改变,使气流进出肺部受阻。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但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等表现,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或衰老的正常现象而受到忽视。正因如此,它才被称为 “沉默杀手”,一旦病情加重,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
早期识别: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症状隐匿,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线索,尽早发现它的存在。
(一)症状信号
慢性咳嗽:咳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初期可能仅在早晨起床时咳嗽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整日咳嗽,甚至在夜间也会因咳嗽而影响睡眠。这种咳嗽往往是持续性的,与普通感冒引起的短暂咳嗽有所不同。
咳痰:患者通常会咳出白色黏液痰,在呼吸道感染时,痰液的量和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变为黄色或绿色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感到气短,如爬楼梯、跑步等,随着病情加重,日常活动如散步、穿衣、洗漱等也会变得困难,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有些患者会描述自己像被无形的手捂住了胸口,喘不过气来。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会出现喘息症状,感觉呼吸时喉咙或胸部有吹哨声;胸闷的感觉则常常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
(二)高危人群自查
除了关注症状,如果你属于以下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检查:
长期吸烟者: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据统计,吸烟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 10 倍以上。
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者:如从事采矿、纺织、化工等行业,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或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长期吸入有害气体。
有家族病史者:如果家族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遗传因素可能会使个体患病风险增加。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儿童时期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对肺部发育产生影响,增加成年后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
早期干预:遏制疾病的发展 一旦怀疑自己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等相关诊断。如果确诊,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一)戒烟是首要任务
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关键第一步。戒烟后,肺部功能会逐渐改善,咳嗽、咳痰等症状也会减轻,疾病的进展速度明显减缓。虽然戒烟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可以通过寻求医生帮助、使用戒烟药物、参加戒烟支持小组等方式,提高戒烟成功率。
(二)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开具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松弛气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糖皮质激素则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肺部炎症。按时、规范使用药物,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三)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是指在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可增加呼气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则是通过腹部的起伏进行呼吸,能提高呼吸效率,增强呼吸肌力量。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耐力和心肺功能,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营养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能量消耗增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因此,需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四)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自己也要学会监测症状,如记录咳嗽、咳痰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慢性阻塞性肺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对它的认识,关注早期症状,做好高危人群筛查,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就能够有效抵御这个 “沉默杀手” 的侵袭。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肺部健康,远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威胁,享受自由顺畅的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