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心脏性疾病,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还要充分了解到冠心病的各类常见症状,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冠心病对我们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1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本质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作为负责对心脏供血的重要动脉组织,如果其出现了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情况,势必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问题,临床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如果未做好及时预防和治疗,不仅会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猝死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将冠心病纳入“胸痹”的范畴,而在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对胸痹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认为胸痹是由胸部血流不畅所导致的。
2 冠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在冠心病前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但是患者在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活动之后,就会呈现出明显的胸闷症状,就像是胸口被人踩着一样。冠心病导致的胸闷胸痛范围主要表现在胸骨体后面,范围大概有手掌大小,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疼痛感也与个人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有一定差异,可能是短暂或尖锐的,疼痛感还会放射到颈部或者背部等部位。冠心病患者多会伴随有呼吸短促、消化不良等症状。
心绞痛的胸痛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一般在缓解数分钟后症状可以消失。但是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会伴随剧烈的疼痛感,不仅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还可能伴随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在含用硝酸甘油后,心肌梗死的症状也难以得到缓解。
3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年迈体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肾气会逐渐衰竭,并会出现胸阳失运,从而诱发胸痹症状,因此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饮食不当:如果未形成良好饮食习惯,比如酗酒过度、过量食用肥甘生冷食物,均会对我们的脾胃造成损害。在长期运化失健和痰阻脉络的情况下,会让气血凝滞在心间,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冠心病的发作风险也随之增加。
情志失调:过于忧思则会伤脾,脾虚则会气结,并诱发血行不畅。气血瘀滞时,冠状动脉的心脏供血能力会受到较大影响,并诱发胸痹症状。
寒邪内侵:如果气温突然变冷,寒凝气滞,人体内的心脏负荷也随之增加,这也是诱发胸痹的重要原因。
4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在应用中医疗法进行冠心病治疗时,可以选用穴位贴敷的方式,穴位选择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部位。中药泡洗也能实现病情的控制,一般要选用当归、红花等有着良好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在应用中成药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比如,实证可选用地奥心血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等,久病体虚者可选用养心生脉颗粒等药物。
5 冠心病的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并保障饮食方案的低脂、平衡和规律,不得暴饮暴食,避免饮食过多造成心脏负担。生活中也要戒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在明确诱发胸痛症状的各类要素后,应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情绪平和,不得过度劳累或暴饮暴食。在秋冬季节要做好自身保暖,避免温度降低过快影响到心脏的正常供血。
应将自身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因过于肥胖而加重心脏负担。每日可根据自身病情适当运动,保障运动适度,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如果患者有基础性疾病,应按照医嘱用药,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自身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的控制。
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久坐,以降低因此类不良生活习惯引发胸痛的风险。如果需要用药控制症状,还需严格遵循医嘱,保障用药合理。
冠心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胸痹”范畴,我们要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知,还要做好日常调养与及时治疗,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