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进  单位:越西县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5
256

认识脂肪肝——沉默的肝脏危机正在逼近

脂肪肝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它并非简单的“胖出来的病”,而是代谢紊乱在肝脏的集中表现。

医学上将肝内脂肪含量超过5%定义为脂肪肝,根据是否伴随炎症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若持续发展,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脂肪肝患者并无肥胖特征,瘦人也可能因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患病。早期症状往往隐匿,多数人仅在体检时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或B超提示“明亮肝”。此时若不干预,肝脏这个“沉默器官”会逐渐累积损伤,最终影响全身代谢健康。

因此,正确认识脂肪肝的危害性与可逆性至关重要——它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也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的疾病。

中医智慧:辨证施治调和脏腑功能

中医将脂肪肝归为“胁痛”“积聚”范畴,认为其本质是痰湿瘀阻于肝络。

治疗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理脾胃运化、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来恢复机体平衡。临床常见证型包括:脾虚湿盛型(表现为乏力、便溏)、湿热蕴结型(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肝郁脾虚型(情绪抑郁伴腹胀)。针对这些证型,中药复方展现出独特优势。例如,以泽泻、荷叶为主的祛湿方剂能促进脂质代谢;丹参、山楂组成的活血组合可改善微循环;配合决明子、枸杞子等药食同源之品,既安全又便于长期服用。

此外,针灸疗法通过刺激太冲穴(疏肝理气)、丰隆穴(化痰降浊)、足三里(健脾和胃)等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耳穴压豆作为辅助手段,选取肝、脾、内分泌等反应点进行按压,能帮助抑制食欲并稳定情绪。

中医还特别重视情志调理,认为怒伤肝、思伤脾,保持心态平和对肝脏修复至关重要。建议每日练习八段锦中的“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既能舒筋活络,又能宣泄郁气。

西医干预:精准管理逆转病程

现代医学针对脂肪肝已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其核心基础治疗聚焦于“减重”,研究表明体重每降低1%,肝脏脂肪含量便能减少约2%,凸显了控制体重对改善病情的关键作用。在饮食方面,大力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保证至少25g的膳食纤维摄入,以全谷物取代精制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来源优选鱼类与豆制品,同时减少红肉占比;烹饪用油严格限制在每天20g以内,且优先选用富含ω-3脂肪酸的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产品,以此优化营养结构,助力脂质代谢调节。

运动干预同样重要,需根据个体情况定制方案,每周应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都是理想选择,再配合抗阻训练增加肌肉量,进而提升基础代谢率,加速能量消耗。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必要时会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如使用维生素E、吡格列酮等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监测环节不可或缺,除常规肝功能检查外,FibroScan无创检测可精准量化肝脏硬度值,有效评估纤维化程度;血清CK-18片段测定则能敏锐捕捉肝细胞早期凋亡信号。不过,快速减肥存在风险,可能因脂肪动员过速而加剧肝损伤,故而每月减重幅度应控制在原有体重的5%以内,确保治疗安全有序开展。

结语

脂肪肝的调理是一场持久战,中西医结合为其提供了双重保障。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扶正祛邪改善体质偏颇;西医则聚焦病理机制,运用循证医学手段阻断疾病进展。两者相辅相成,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患者需建立“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戒断含糖饮料、避免熬夜、学会压力管理。记住,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只要给予正确的支持,它完全有可能从“油腻状态”回归轻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