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当得知需要手术时,紧张、害怕和不安的情绪会自然涌现,这在医学上称为“围手术期焦虑”。高达80%的患者会经历这种情绪,它是人类面对未知和潜在威胁时的自然反应。然而,过度焦虑不仅带来身心痛苦,还可能影响麻醉效果、增加术中风险、加剧术后疼痛并延缓康复。因此,管理焦虑已成为现代“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环节。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能显著缓解焦虑,助力康复。
焦虑从何而来
理解焦虑的来源是应对的第一步:
1.对未知的恐惧:不了解手术流程、麻醉体验和可能的风险。
2.对疼痛的恐惧:担心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的使用。
3.对失去控制的恐惧:在手术环境中被动接受安排,产生脆弱感。
4.对后果的担忧:疑虑手术效果、疾病预后及未来生活质量。
5.个人因素:既往不愉快经历、经济压力或本身焦虑倾向。
患者自助:主动调适情绪
1.正确获取信息,驱散未知
主动沟通:术前向医生、麻醉师和护士提问,准备问题清单,例如手术原因、流程、麻醉方式、疼痛管理和康复时间。
相信权威:以主治医生和正规渠道的信息为准,避免网络不实信息和谣言。
2.身心放松技巧
腹式深呼吸:鼻吸气4秒(腹部鼓起),嘴呼气6秒(腹部收回),重复5~10次,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快速缓解紧张。
正念与冥想:通过APP引导短时练习,专注当下,减少对未来担忧。
分散注意力:听音乐、播客或与亲友聊天,避免沉浸焦虑。
3.增强控制感
提前安排工作、家务和术后照护,减少后顾之忧。
严格遵循术前指导(如禁食禁水),积极参与保障安全。
准备住院物品,携带熟悉物件(如枕头、照片)增加安全感。
家属支持:温暖的力量
家人的冷静和理解至关重要:
1.耐心倾听:鼓励患者表达恐惧,勿打断或否定,用“我在这里陪你”传递支持。
2.信息协助:帮助记录和理解医嘱,过滤负面信息。
3.积极暗示:回顾共渡难关的经历,强调患者优势,使用“手术后会好起来”等积极语言。
4.保持冷静:家属的情绪稳定能避免传染给患者。
5.术后鼓励:肯定患者的努力,协助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身心康复。
医疗团队的专业干预
现代医疗提供多维度支持:
1.术前访视:麻醉师和护士的沟通能建立信任,解答疑问。
2.药物干预:对中重度焦虑者,术前可使用短效抗焦虑药物,稳定情绪并减少不适记忆。
3.人文关怀:术中解释操作,保护隐私,减少暴露。
4.多模式镇痛:联合不同镇痛技术,有效控制疼痛,从根源减轻焦虑。
5.心理支持:可提供术前心理辅导服务,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提供认知行为疗法(CBT)等专业支持。
结语
围手术期焦虑是一段必然要经历的情绪风暴,但它并非不可逾越。通过患者的主动学习与放松、家属的温暖陪伴与支持,以及医疗团队的专业干预与关怀,这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完全有能力将这阵风暴的等级降至最低。
请记住,感到紧张是正常的,寻求帮助是智慧的。坦诚地与您的医疗团队沟通您的感受,他们是您最专业的盟友。最终目标,不仅是治愈身体的疾病,更是让您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从而带着一颗被安抚的心,迎接康复的到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