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鑫  单位: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439

胸科手术后,患者常面临肺功能受损和呼吸困难等问题,合理有效的呼吸训练对于促进肺部恢复、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呼吸训练的必要性、具体方法及护理要点等方面,为胸科手术后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一、胸科术后呼吸训练的必要性

1.胸科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胸科手术如肺切除、胸膜炎处理、胸腔引流等,常常会引起肺组织损伤、胸壁疼痛及呼吸肌功能减弱。术后患者因疼痛和伤口牵拉,往往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导致肺泡塌陷、分泌物潴留,容易引发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麻醉及术中机械通气也可能导致肺部弹性减退,肺功能整体下降。

2.呼吸训练的作用与意义

呼吸训练不仅包括深呼吸和咳嗽,还涵盖专门的呼吸肌锻炼,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帮助肺泡重新扩张,恢复其弹性。通过改善肺泡的通气功能,气体交换更加充分,有助于预防肺不张和细菌感染,降低术后肺炎风险。呼吸训练还能增强呼吸肌的耐力,减轻因术后胸壁疼痛和肌肉紧张引起的呼吸困难,提升呼吸效率,使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呼吸更加顺畅,促进全身代谢和康复。

3.术后呼吸训练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术后呼吸训练应尽快启动,通常在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避免因过度用力而加剧疼痛或疲劳。训练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心率,预防低氧血症和心脏负担过重。特别是术后前三天,是肺部并发症风险较高的关键期,应加强呼吸训练频率和效果,逐步提高训练难度,确保肺功能逐步恢复。

二、胸科术后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

1.系统性呼吸训练

系统性呼吸训练整合了多种呼吸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呼吸功能。训练开始时,患者先进行 2 - 3 次平静呼吸放松身体,随后进行深呼吸,用鼻缓慢吸气至腹部隆起,感受空气充满整个肺部,屏气 2 - 3 秒后,撅起嘴唇缓慢呼气,重复 5 - 8 次。接着进入呼吸肌强化环节,患者可通过吹气球、使用呼吸训练器等方式,进行有阻力的呼气练习,每组 10 - 15 次,每日 3 - 4 组。最后结合咳嗽训练,深吸气后短暂屏气,然后用力咳出痰液。系统性训练将多种呼吸方式有机结合,能更高效地促进肺部恢复,提升呼吸肌力量与协调性 。

2.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训练能有效增强膈肌活动度,提升肺部通气量。患者可选择平卧位或半坐卧位,放松肩部和胸部肌肉,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放在腹部的手随腹部隆起上抬,而胸部的手应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气体,感受腹部逐渐下陷。每次训练 10 - 15 分钟,每日 3 - 4 次。坚持腹式呼吸训练,能逐渐建立更高效的呼吸模式,减少呼吸肌疲劳,促进肺部气体交换。

3.呼气辅助训练

呼气辅助训练利用专门的呼吸训练器,通过增加呼气阻力,增强呼气肌的力量。患者吸气后需要用力将空气吹入训练器,保持气道通畅并帮助小气道扩张,减少分泌物积聚。此训练不仅有助于清除肺部分泌物,防止感染,还能改善肺泡通气功能。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器械,避免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或引起胸痛、头晕等不适。保持器械清洁,防止交叉感染,是保证训练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三、结语:

胸科术后的呼吸训练是保障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结合护理人员的细致指导与疼痛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患者及家属应理解呼吸训练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训练习惯。护理人员则需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强度。胸科术后呼吸训练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护理关怀的体现,助力患者重拾健康呼吸,恢复生活活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