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娟  单位:夹江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219

在妇科检查中,“卵巢囊肿”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诊断结果,往往让不少女性心生忐忑。很多人会将其与“肿瘤”直接画等号,其实这种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卵巢囊肿是一类以卵巢内囊性结构为特征的病变统称,其性质、风险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需要科学区分与对待。

卵巢囊肿与肿瘤的本质区别

从医学定义来看,卵巢囊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肿瘤。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肿块,具有自主性生长、侵袭性等特征,而囊肿的核心特征是“囊性结构”——即内部充满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状包块,多数属于良性病变。

生理性囊肿是最常见的类型,与女性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比如卵泡囊肿,是排卵前卵泡未破裂而持续增大形成,直径通常不超过5厘米,多在2-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退;黄体囊肿则发生在排卵后,由黄体持续发育所致,同样具有自限性。这类囊肿属于卵巢正常生理变化的一种表现,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囊肿则具有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其中,囊腺瘤虽属于良性肿瘤范畴,但存在潜在的增大或恶变风险;而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虽非肿瘤却可能引发严重痛经、不孕等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卵巢囊肿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如卵巢上皮性癌可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因此,囊肿与肿瘤之间并非绝对割裂,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性质。

需要警惕的异常信号

多数卵巢囊肿并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改变或潜在风险,需提高警惕:

囊肿持续存在且增大:若超声检查发现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或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未缩小反而增大,需高度重视。生理性囊肿通常不会持续增大,而病理性囊肿的进行性生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

伴随异常出血:非月经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性生活后出血,可能与囊肿压迫、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巧克力囊肿患者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若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还可能出现急性腹痛伴少量出血。

异常的腹部体征:当囊肿过大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质地偏软或中等硬度,活动度较差。若同时伴有腹水(腹部膨隆、腹胀明显),需警惕恶性可能,因为卵巢恶性肿瘤常伴有腹腔积液。

出现急性腹痛:突发性下腹部剧烈疼痛,可能是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的典型表现。蒂扭转多发生于中等大小、活动度好的囊肿,常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卵巢缺血坏死;囊肿破裂则可能因外力撞击或自发性破裂引起,囊内液体流入腹腔会引发腹膜刺激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

科学应对:何时需积极干预

发现卵巢囊肿后,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立即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定期监测的适用情况: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无明显症状的囊肿,若超声提示为单纯囊性(壁薄、无分隔、无实性成分),可先进行观察,每3-6个月复查超声。若囊肿自行消失,多为生理性;若持续存在但无变化,可继续随访。

药物治疗的选择:对于确诊为巧克力囊肿且症状较轻者,可采用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抑制囊肿生长,缓解疼痛;炎症性囊肿(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则需抗感染治疗,部分可在炎症控制后缩小。

手术治疗的指征:当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超声提示为囊实性、有分隔或乳头状突起;伴有明显症状(如剧烈腹痛、异常出血、不孕);肿瘤标志物(如CA125、HE4)异常升高,怀疑恶性可能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开腹手术等,具体术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囊肿性质等因素综合决定。

特殊人群的管理:绝经后女性发现卵巢囊肿需格外谨慎,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生理性囊肿罕见,若出现囊肿多为病理性,恶变风险相对较高,通常建议积极评估并采取干预措施;备孕女性若发现囊肿,应明确性质后再制定妊娠计划,避免孕期囊肿增大引发并发症。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变,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或生理性改变,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通过定期妇科检查(如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发现,结合症状变化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囊肿性质及风险程度,才能实现科学管理。记住,理性对待、规范诊疗,是保障卵巢健康的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