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有些准妈妈在孕期会遇到胎盘 “长错位置” 的难题。前置胎盘就像隐藏在子宫里的“定时炸弹”,看似无声无息,却可能突然引发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尤其对于有过流产史或高龄的准妈妈来说,这种风险会更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家庭揪心的健康隐患。
胎盘为什么会“长错位置”
正常情况下,胎盘应该长在子宫的顶部或侧壁,给宝宝留出顺畅的出生通道。但如果胎盘长到了子宫下段,甚至堵住宫颈口,就成了前置胎盘。这就像宝宝的“房子”门口被一块大石头堵住,随时可能引发危险。
(一)子宫受过伤
如果准妈妈之前做过人工流产、刮宫手术或剖宫产,子宫内壁可能留下疤痕。这些疤痕会让胎盘找不到合适的“扎根”位置,只能往下生长,最终形成前置胎盘。
(二)怀双胞胎或多胞胎
双胞胎妈妈的胎盘面积更大,需要更多的空间“铺开”。这就像一张大床要挤两个人,胎盘只能往子宫下段延伸,增加了前置胎盘的概率。双胞胎或多胞胎妈妈患前置胎盘的概率是单胎妈妈的 2 倍。
(三)年龄太大或太小
35 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患前置胎盘的风险比普通孕妇高 50%!18 岁以下的少女孕妇,子宫和胎盘的发育可能不够成熟,也容易出现胎盘位置异常。
(四)胎盘“太贪吃”
有些胎盘像“贪吃蛇”一样不断扩张,覆盖的面积过大,不得不延伸到子宫下段。这种情况常见于胎盘植入或胎盘血管瘤患者。
前置胎盘的 4 大危险信号
前置胎盘可能在孕期毫无症状,但以下情况一旦出现,必须立刻警惕:
(一)无痛性阴道出血
这是前置胎盘最典型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孕晚期。出血可能突然出现,量时多时少,颜色鲜红。就像“大姨妈”突然造访,但肚子却不疼。
(二)胎动异常
胎盘位置过低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动减少或过于频繁。如果平时胎动规律的宝宝突然变得“安静”或“躁动”,可能是缺氧的信号。
判断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数 1 小时胎动,正常每小时 3-5 次。如果 2 小时胎动少于 10 次,要立刻就医。
(三)产检发现胎盘位置低
通过超声波检查(B 超),医生会发现胎盘覆盖宫颈口。如果怀孕 28 周后胎盘位置仍未上移,就可以确诊前置胎盘。
(四)胎位异常
胎盘占据了子宫下段,会影响胎儿的正常胎位,导致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增加难产风险。
为什么要严格卧床
确诊前置胎盘后,医生通常会要求准妈妈严格卧床休息,这是因为:
(一)减少出血风险
活动会增加子宫的压力,可能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引发大出血。卧床休息能降低这种风险,就像给“定时炸弹”按下暂停键。
(二)延长孕周
前置胎盘的宝宝容易早产,严格卧床能尽可能延长孕周,让宝宝在子宫内多发育几天。
(三)避免刺激子宫
咳嗽、便秘、性生活等行为会增加腹压,刺激子宫收缩。卧床期间要避免这些行为,就像给子宫“放假”。
四、精准产检的重要性
前置胎盘的准妈妈需要比普通孕妇更频繁的产检,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一)超声波检查(B 超)
每 2-4 周做一次 B 超,监测胎盘位置变化、胎儿大小和羊水量。如果胎盘逐渐上移,可能转为正常位置;如果位置不变,需要提前制定分娩计划。
(二)胎心监护
怀孕 32 周后,每周做一次胎心监护,观察胎儿心率是否正常。如果出现胎心异常,可能需要提前剖宫产。
(三)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定期检查血常规,监测是否有贫血;检查凝血功能,评估产后出血风险。
总结
前置胎盘是孕期胎盘位置异常的严重情况,胎盘覆盖或接近宫颈口,易引发无痛性阴道出血、早产及母婴生命危险。高危因素包括子宫损伤(如流产、剖宫产史)、多胎妊娠、高龄或低龄怀孕及胎盘异常扩张。孕妇需警惕无痛性出血、胎动异常(减少或频繁)、胎位不正等信号,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早期发现、规范管理和及时干预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孕妇应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卧床休息,确保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