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海松  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发布时间:2025-07-03
16

“医生,我这份报告单上全是箭头,是不是卵巢早衰了?”“月经总是不规律,查了性激素六项,但完全看不懂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备孕一年没动静,性激素报告说孕酮低,这影响怀孕吗?”每次门诊,我都能遇到拿着报告单、满脸焦虑的女性朋友。这张薄薄的纸,仿佛成了解读身体奥秘的密码本。作为妇科内分泌医生,今天我就带大家破解这份“女性健康晴雨表”的核心密码。

为何这张报告如此重要?

性激素六项(FSH、LH、E₂、P、T、PRL)并非随意组合。它们如同一个精密交响乐团:FSH(卵泡刺激素)是乐团指挥,唤醒沉睡的卵泡;LH(黄体生成素)如同首席小提琴手,在排卵时刻奏响高潮;E₂(雌二醇)是旋律主线,贯穿月经周期调控内膜生长;P(孕酮)如同和声,在排卵后稳定子宫环境;T(睾酮)是节奏鼓点,维持女性肌肉骨骼力量;PRL(泌乳素)则是特殊乐章,为哺乳做准备。任何一位“乐手”失常,都可能引发月经紊乱、不孕、痤疮暴发、情绪波动甚至骨质疏松。

逐项破解:你的激素在说什么?

FSH(卵泡刺激素):卵巢储备的“警报器”。理想范围:卵泡期3.5-12.5IU/L;排卵期4.7-21.5IU/L;黄体期1.7-7.7IU/L。信号解读:↑↑持续偏高:卵巢功能减退的明确信号!40岁前FSH>25IU/L需警惕卵巢早衰;绝经后通常>40IU/L。我在门诊见过不少年轻女性因FSH飙升陷入焦虑,此时需结合AMH(抗缪勒管激素)综合判断。↓↓显著降低:需排查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如席汉综合征、过度节食)或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抑制。

LH(黄体生成素):排卵的“发令枪”。理想范围:卵泡期2.4-12.6IU/L;排卵期14-95.6IU/L;黄体期1-11.4IU/L。信号解读:排卵期峰值:LH峰值会超过基础水平两倍以上很多,LH峰值后是24-48小时排卵,备孕女性要抓住这黄金。LH/FSH比值>2-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典型表现!常伴月经稀发、痤疮、多毛。上周一位25岁患者LH18.3IU/L,FSH5.8IU/L,比值超3,配合超声确诊PCOS。LH与FSH同时↓↓:提示垂体或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压力过大、神经性厌食)。

E₂(雌二醇):青春与代谢的“守护者”。理想范围:卵泡期12-48pg/ml;排卵期153-237pg/ml;黄体期48-172pg/ml。信号解读:↓↓卵泡期过低:卵巢功能下降、围绝经期信号,可引发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曾有位38岁患者E₂仅15pg/ml(卵泡期),伴随严重失眠,确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过高:需警惕卵巢过度刺激(如促排治疗中)、颗粒细胞瘤或分泌雌激素的肿瘤(需结合影像学排查)。周期中无波动:提示无排卵可能。

P(孕酮):怀孕的“奠基者”。理想范围:卵泡期<1.4ng/ml;黄体中期3.34-25.56ng/ml(判断排卵的关键!)。信号解读:黄体中期>3ng/ml:提示有排卵发生——这是评估排卵最可靠的激素标志!黄体期第七天峰值<10ng/ml:黄体功能不足(LPD),可能导致经前淋漓出血、不孕或流产风险升高。一位反复流产的31岁患者,黄体期第七天峰值低于10ng/ml,针对性补充后成功保胎。未怀孕却持续偏高:需排除肾上腺疾病或罕见分泌孕激素的肿瘤。

T(睾酮):活力与烦恼的“双刃剑”。理想范围:0.29-1.67nmol/L(不同实验室略有差异)。信号解读:↑↑显著升高:PCOS的核心指标!常伴痤疮、脱发、多毛(上唇、下颌、乳周、肚脐下方)。若T>5.2nmol/L,需警惕卵巢或肾上腺肿瘤可能。↓↓过低:可能导致性欲减退、疲劳、肌肉流失,常见于卵巢功能衰退或垂体疾病。

PRL(泌乳素):乳汁与周期的“调控开关”。理想范围:<25ng/ml(非孕期)。信号解读:↑↑>100ng/ml:显著升高需高度怀疑垂体泌乳素瘤(伴闭经、溢乳、头痛、视野缺损)。↑轻度升高(25-80ng/ml):需排除药物(胃药、抗抑郁药)、甲减、压力、睡眠不足、乳头刺激等因素影响。↓↓过低: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重要提醒,避免掉入解读陷阱

“时间点”就是生命线:FSH、LH、E₂最佳在月经第2-5天(卵泡早期);孕酮需在预计排卵后7天(黄体中期)抽血。上个月一位患者在月经第20天查FSH/LH,结果完全无法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单次结果”≠最终判决:激素本身存在波动性,需结合临床症状、月经史、超声(如窦卵泡计数AFC)及AMH综合判断。一次数值异常不必过度恐慌。

“空腹静坐”是基础:抽血前需静坐30分钟,避免应激性PRL升高影响结果。

“药物干扰”要排除:口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需停药1-2个月再测,否则结果无参考价值。

“参考范围”要看清:不同实验室检测方法不同,参考值各异,务必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结语

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性激素六项报告单是指引而非终点。医生不仅看数字,更关注数字背后患者的整体状态——毕竟内分泌世界环环相扣,需综合病史、体检及其他检查(B超、甲状腺功能等)才能精准判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