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坠积性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危及生命。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深知预防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照顾长期卧床的亲人。
什么是坠积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是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细菌滋生引起的肺部感染。常见于老年人、术后患者或行动不便的人群,表现为发热、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卧床患者易患原因
(一)生理因素
1.体位影响:长期平卧使肺底部血流增多、通气减少,痰液易沉积,胸廓活动度降低,肺通气量减少。
2.呼吸功能减退:卧床后呼吸变浅,咳嗽反射降低,分泌物易滞留。
3.免疫力下降:久病卧床者抵抗力弱,更易受细菌侵袭。
(二)病理因素
1.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减弱易导致误吸,如食物、口水进入气管。
2.基础疾病:如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如何科学预防坠积性肺炎
(一)体位管理:促进痰液引流
1.定时翻身:每2小时更换体位,交替采用左右侧卧位、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夜间持续执行,避免平卧位导致痰液坠积。
2.体位引流:依据肺部感染部位调整姿势,如右侧肺部感染取左侧卧位并抬高臀部,利用重力辅助痰液排出。
(二)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通畅
1.有效咳嗽训练:指导清醒患者深呼吸后用力咳痰,护士可按压胸骨下段辅助;无力咳痰者使用吸痰器或振动排痰仪,必要时刺激咽喉诱发咳嗽。
2.拍背排痰:手掌呈空心状,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背部(避开脊柱和肾脏),每次5-10分钟,建议在雾化后或餐前操作。
3.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或化痰药物雾化,每日1-2次,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三)防误吸与口腔管理
1.安全进食:进食时床头抬高≥30°,鼻饲患者确认胃管位置,喂食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吞咽困难者经专业评估选择合适食物性状。
2.口腔护理:每日2次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护理液清洁口腔,重点清除义齿、舌面残留物,减少细菌滋生。
(四)营养与环境支持
1.营养补充:提供高蛋白(鱼、蛋、豆类)、高维生素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ml(心肾功能允许);吞咽障碍者鼻饲或给予流质饮食。
2.环境优化: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室温维持18-22℃,湿度50%-60%;减少探视,定期消毒呼吸治疗设备。
(五)康复训练:增强机体功能
1.被动运动:每日协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屈伸、旋转运动,每次15-20分钟,预防肌肉萎缩与深静脉血栓。
2.呼吸锻炼:指导缩唇呼吸(吸气2秒,呼气4-6秒)和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每日3组,每组5分钟。
高危患者特殊护理
鼻饲患者喂食前检查胃管位置,抬高床头≥30°,避免反流误吸,喂食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以上。昏迷或吞咽障碍者使用吸痰器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观察与预警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若出现体温>37.5℃、呼吸频率加快(>20次/分)、痰液变黄或带血、听诊肺部有湿啰音或哮鸣音、血氧下降(<95%)等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生。
家属注意事项
家属应学习规范的翻身、拍背手法,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护理。关注痰液性状、呼吸频率及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同时,关注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治疗信心。在流感季节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结语
总之,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核心在于“减少淤积、促进排出、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家属的积极配合也不可或缺。通过科学的综合干预,可显著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