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嗓子干痒、总觉得有东西堵着、忍不住清嗓……很多人出现这些症状时,都会默认是“咽炎犯了”,随手拿起润喉片或消炎药,却发现症状反反复复,甚至越来越严重。其实,同样是咽部不适,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传统咽炎和反流性咽炎。它们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天差地别,一旦搞错,不仅白费力气,还可能耽误治疗。
一、传统咽炎:咽部黏膜的“直接受损”
传统咽炎(也称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就像咽部的“慢性劳损”,大多和咽部直接受到刺激有关。
其典型症状集中在咽部局部:咽部干燥、灼热,总感觉有黏液粘在喉咙里,需要频繁清嗓;喉咙里像卡了小羽毛,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说话多或空气干燥时更明显。这类咽炎很少伴随烧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晨起可能有轻微咳嗽,咳出少量白色黏液。
传统咽炎的常见原因多与“外界刺激”相关:长期接触粉尘、油烟、二手烟;长期吸烟喝酒、爱吃辛辣过烫食物;教师、主播等用嗓过度人群,咽部黏膜反复受损;鼻炎、鼻窦炎患者的鼻涕倒流刺激咽部,也可能引发咽炎。
二、反流性咽炎:“胃里的酸”烧出来的炎症
反流性咽炎看似是嗓子的问题,根源却在消化道。胃和食管之间的“阀门”(贲门)若松弛,胃酸、胃蛋白酶甚至胆汁会逆流而上,冲到咽喉部。胃酸酸性极强,咽喉黏膜脆弱,被胃酸刺激后就会引发炎症,本质是“化学灼伤”导致的慢性炎症。
反流性咽炎的症状有明显“个性”:咽部异物感更顽固,尤其空腹、饭后或平躺时加重;最关键的是伴随消化道症状,如反酸水、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口苦口臭,吃辛辣油腻食物后更明显。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还可能伴有长期干咳、声音嘶哑,容易被误认成呼吸道疾病。
高发人群包括:爱吃宵夜、暴饮暴食者;饭后立刻躺平的人;压力大、熬夜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者;以及有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
三、治疗方向完全不同,别用错方法
传统咽炎:以“局部护理+去除刺激”为主
传统咽炎的治疗核心是缓解局部炎症、减少刺激:
局部缓解症状:用含漱液清洁咽部,含服润喉片减轻干燥和异物感,必要时通过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
远离诱因:戒烟戒酒,少吃辛辣、过烫食物,用嗓过度者注意让嗓子休息,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
处理原发病:如果是鼻炎、鼻窦炎引发的,需同时治疗鼻子问题;细菌感染时可短期用抗生素,但别滥用。
反流性咽炎:关键是“治胃控酸”
反流性咽炎的核心是减少胃酸对咽喉的刺激,需要从“控制反流”入手:
抑酸治疗是核心:医生会开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通常需要连续服用8-12周,不能自行停药;
调整生活习惯:饭后半小时内别躺平,睡前3小时不进食;少吃高油、高糖、辛辣食物及咖啡、巧克力、浓茶;睡觉时可垫高枕头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
辅助保护黏膜:用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保护咽喉和食管黏膜,或用促胃动力药帮助胃排空,减少反流机会;
避开治疗误区:这类咽炎用抗生素无效,滥用润喉片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加重不适;止咳药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四、如何初步区分?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如果出现咽部不适,可通过以下细节初步判断:
看是否有反酸、烧心、口苦:有这些症状,大概率是反流性咽炎;
看症状和饮食、体位的关系:饭后、平躺时加重,更可能是反流性咽炎;
看对润喉片的反应:吃润喉片、消炎药后毫无改善,甚至更不舒服,要警惕反流性咽炎。
总结:找对病因才能解决问题
咽部不适虽然常见,但背后可能是不同的原因。传统咽炎是咽部黏膜“直接受损”,反流性咽炎是“胃里的酸”惹的祸,两者症状有重叠,但核心区别在是否有消化道症状,治疗方向也完全不同。
如果嗓子不舒服反复不好,别再盲目吃润喉片或消炎药,及时到耳鼻喉科或消化科就诊,明确是哪种“咽炎”。只有找对病因,针对性治疗,才能真正摆脱嗓子干痒、异物感的困扰,让咽喉恢复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