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桂龙  单位: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5-06-10
393

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疼痛峰值高达9-10级(满分10级)。分娩疼痛让无数准妈妈在迎接新生命的路上 “痛不欲生”,其不仅可能对产妇造成心理创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风险,如产程延长、胎儿缺氧等。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痛分娩为产妇们带来了曙光,麻醉技术的应用,让产妇在迎接生命的同时,也能掌握疼痛的主动权。

一、认识分娩疼痛

在人类医学史上,分娩疼痛一度被视为“自然规律”。分娩疼痛主要源于子宫收缩、宫颈扩张以及盆底组织和会阴受到的压迫与牵拉。子宫规律性收缩时,肌肉强烈收缩和舒张,会刺激子宫肌层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信号。随着产程推进,宫颈口逐渐扩张,周围的神经纤维受到牵扯,疼痛愈发剧烈。而胎儿下降过程中对盆底和会阴组织的压迫,也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这种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分娩进程。

二、无痛分娩技术发展历程

无痛分娩,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旨在通过各种方法减轻甚至消除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医书记载使用罂粟、曼陀罗等植物缓解疼痛,但这些药物往往伴随呼吸抑制等风险,且实际效果有限。直到十九世纪中叶,麻醉技术的诞生才彻底改变了医学镇痛格局。1846年乙醚首次用于外科手术,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开端。早期无痛分娩采用吸入性麻醉药(如乙醚、氯仿),但存在剂量难以控制、产妇意识模糊等问题。二十世纪后,局部麻醉技术的发展让更安全的分娩镇痛成为可能。

三、无痛分娩核心技术——椎管内镇痛

目前,临床上无痛分娩的方法主要分为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非药物性镇痛包括产前训练、指导宫缩时的呼吸技巧、音乐疗法、针灸等。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痛,但效果相对有限。药物性镇痛则是通过麻醉药物,如椎管内用药或静脉应用达到镇痛效果。其中,椎管内镇痛因其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安全性高,成为首选的分娩镇痛方式。

椎管内镇痛主要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将低浓度的麻醉药物注入产妇腰部的硬膜外腔,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从而达到镇痛目的。麻醉药物仅作用于局部神经,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和胎盘的量微乎其微,对胎儿几乎无影响。腰硬联合麻醉则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

实施椎管内镇痛时,产妇需侧卧,弯曲身体,麻醉医生在其腰部进行局部麻醉后,用细针穿刺进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置入一根细导管,通过导管持续注入低剂量麻醉药物。整个过程产妇保持清醒,能感受到宫缩,但疼痛明显减轻。麻醉医生会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产程进展,随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镇痛效果稳定。

四、无痛分娩适用人群与禁忌

无痛分娩适用于大多数希望自然分娩且无麻醉禁忌症的产妇。尤其是对分娩疼痛极度恐惧、焦虑的产妇,无痛分娩是很好的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产妇都适合无痛分娩。存在以下情况的产妇可能不适合:产妇不同意进行无痛分娩;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产妇无法配合进行椎管内穿刺,如严重脊柱畸形、腰椎受过伤或有腰椎疾病;存在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或损伤、未纠正的产妇低血容量或低血压、颅内压增高;对局部麻醉药或阿片类药物过敏等。

尽管无痛分娩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无痛分娩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产妇和家属对无痛分娩缺乏了解,存在顾虑和误解,担心会影响胎儿健康或留下后遗症。因此,加强无痛分娩的科普宣传,让大家正确认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无痛分娩打破了分娩剧痛的传统认知。从认识疼痛到战胜疼痛,它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文关怀的彰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无痛分娩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让分娩不再是“痛不欲生”的经历,而是充满期待与幸福的过程。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