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雪  单位:眉山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3215

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损伤,常因跌倒引起,常见类型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护理重点包括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术前需监测生命体征,防治休克及合并症;术后注意保持伤肢制动,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鼓励早期功能锻炼,配合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护理过程中还需关注老年人情绪变化,提供心理安慰,增强其康复信心。

一、预防压疮发生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皮肤和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背部、臀部、脚跟等)容易受到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变差,最终形成“压疮”,也就是俗称的“褥疮”,压疮一旦发生,不仅会让老人感到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甚至影响整体康复,因此,预防压疮非常重要,是护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为了预防压疮,家属应帮助老人定期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轻身体各部位长时间受压,此外,可以使用减压床垫,减少皮肤与床面的摩擦,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也很关键,尤其是排尿排便后的及时清理,能有效避免皮肤受刺激,同时,应关注老人的营养摄入,多补充蛋白质,增强皮肤抵抗力,只要细心护理,就能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的几率,帮助老人更快康复。

二、监测生命体征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身体会经历一定程度的创伤,特别是在接受手术期间,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因此,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定期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这些指标就像“身体的信号灯”,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是否有感染、出血、心脏问题,例如体温突然升高提示有感染,脉搏过快可能是失血的表现。家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电子体温计等简单设备进行日常监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医生做出判断,如果发现老人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特别是在术后初期,更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定期监测生命体征,不仅能保障老人的安全,也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预防深静脉栓塞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不动,腿部的血液流动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在腿部深静脉里,这种情况叫做“深静脉栓塞”,血栓一旦形成,可能会引起腿部肿胀、疼痛,严重时血块还可能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在老人骨折恢复期间,预防深静脉栓塞是非常关键的护理内容之一,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家属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老人尽早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如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做踝泵运动(上下活动脚踝),或翻身、抬腿等简单动作,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弹力袜,帮助腿部血液流动,部分病人还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这类药物必须严格遵照医嘱使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护理方式,就能大大降低深静脉栓塞的风险,保障老人的康复安全。

四、控制术后疼痛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后,往往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如果不及时缓解,不仅会影响休息,还可能导致老人不愿意进行必要的活动,进而延缓恢复过程,术后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也可能带来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帮助老人控制疼痛,是术后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加快身体康复。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是使用止痛药,这些药物需要按时服用,不能自行加量,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卧床姿势、避免拉扯手术部位等方式来减轻疼痛,患者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等方式,帮助老人分散对疼痛的关注,及时、科学地控制术后疼痛,不仅让老人感觉更舒适,也能帮助他们更积极地配合康复训练,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工作贯穿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家属密切配合,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压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促进伤肢功能恢复,同时护理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照护,还应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充分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积极康复的信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