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是我们在患病后常用的治疗措施。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些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关节炎等,这种情况下导致老年人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药物种类越多,存在的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则增加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患者的恢复。那么,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科学用药管理的措施吧!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患病后,同时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时,这种情况往往属于多重用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相对更为普遍,如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可能需要服用1~2种降压药物,同时伴有糖尿病的话还需要服用1~2种降糖药,还有治疗关节炎的止痛药以及改善失眠的安眠药等,再加上一些常见的保健品,如钙片、鱼油等,药物种类往往很容易就超过5种。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70%存在多重用药的问题。
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当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其中包括:药物蓄积、药物相关作用、不良反应增加。鉴于多重用药能给老年人带来这些潜在的风险,所以科学管理用药就会显得更为关键且重要。
一、警惕多重用药的五大风险
1.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用药不良反应是生活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其中在老年人群体更为多见,常见的用药不良反应如下:头晕、乏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血压过低相关;恶心、食欲差等也是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某些药物会损害胃部。记忆力降低:部分安眠药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降脂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则会增加肌肉酸痛、肝损伤风险。华法林与维生素K同服,会影响抗凝效果。
2.跌倒风险大增
老年人跌倒更易引起骨折,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以下药物会增加跌倒事件发生的风险,例如:安眠药、降压药等,这种情况往往会使老年人在突然起身时出现眼前发黑的表现。
3.记忆力变差
很多药物可能会对大脑功能造成影响。抗胆碱能药长期使用会一定程度增加痴呆事件的发生率,安眠药长期服用则可能导致依赖性以及记忆力下降等。
4.肝肾功能受损
很多药物需要肝脏、肾脏等组织代谢,长期应用多种药物会使肝功能出现异常情况,甚至还会降低患者的肾功能。
5.加重经济负担
药物越多、花费越高,部分患者为了省钱,需要自行减药,最终导致病情控制效果欠佳。
二、六招帮助您安全用药
1.定期做药物大扫除
间隔3~6个月需要将所有药物找医生、药师等进行评估,便于医生能够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使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可以得到保障。
2.使用分格药盒
根据早、中、晚等时间段分装药物,并设置手机闹钟提醒,例如:早上8点按时服药等。
3.看药品说明书
对副作用、禁忌、服药时间等信息进行重点关注,说明书上涵盖药物的详细信息与资料,通过对说明书进行仔细地阅读,便于老年人能够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从而更好的管理用药的过程。
4.记录用药方法
每天对所服用药物、不适症状等进行记录,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值、血糖值等,便于老年人、医生等群体可以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为临床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与保障。
5.改善生活方式
低盐饮食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每天散步30min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睡眠少喝水可以减少夜尿,避免跌倒等事件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慢性疾病,减轻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依赖。
6.紧急情况处理
如若出现严重的头晕、眼前发黑以及皮肤起疹瘙痒等症状后,应及时停药就医。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可以有效规避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总而言之,我们应科学用药,并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