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浩  单位:四川南部伏虎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68159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虽能通过药物快速控制症状,但难以根治且易复发;中医则注重整体调理与个体化治疗,在改善体质、减少发作频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系统梳理中西医在哮喘管理中的科学方法,从急性发作期的应急处理到缓解期的长期调养,再到日常防护要点,为患者提供一套完整、实用的呼吸困难解决方案。

西医视角:精准控制炎症反应

快速缓解药物的使用原则

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急救药,可通过扩张支气管迅速缓解呼吸困难。使用时需注意手持储雾罐保持直立状态,缓慢深吸气后屏息10秒,确保药物充分沉积于肺部。若连续使用超过2天仍无法缓解,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控制药物的核心作用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控制气道慢性炎症的基石药物,可显著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研究表明,规律使用低剂量ICS可使哮喘严重发作风险下降60%。新型复合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兼具抗炎与长效支气管扩张作用,更适合中重度患者维持治疗。

中医智慧:辨证论治固本培元

分型论治的经典方剂

中医将哮喘分为冷哮、热哮、风痰哮等证型。冷哮多见于夜间发作,伴畏寒肢冷,可用小青龙汤温肺散寒;热哮见痰黄黏稠、口渴喜饮,宜选定喘汤清热化痰。临床常根据患者舌脉表现动态调整处方,如兼见脾虚便溏者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特色外治法的应用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典型代表,选取肺俞、膻中等穴位敷贴温热药物,可激发阳气、驱散伏痰。针灸治疗取定喘穴、天突穴平补平泻,配合艾灸足三里增强免疫力。对于儿童患者,小儿推拿清肺经、揉膻中可有效改善咳喘症状。

中西协同:优势互补提升疗效

阶梯式联合用药方案

轻度持续期可采用单用ICS联合按需SABA(短效β₂激动剂);中度以上建议ICS/LABA(长效β₂激动剂)联合制剂为基础,叠加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此框架下,可根据体质辨识添加玉屏风散等扶正固表中药,形成“标本兼治”的组合疗法。

特殊时期的整合管理

在哮喘病程中,某些特定时段因外界刺激增强或机体状态波动,极易成为疾病发作的“导火索”。此时需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中西协同策略,通过精准预判与主动干预,切断诱因向症状转化的路径。感冒诱发哮喘前驱期,可提前服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预防发作;花粉季等过敏高发时段,除常规使用抗组胺药外,配合苍耳子散祛风脱敏。这种时空维度上的精准对接,能有效阻断诱因传导链。

日常调护:构建健康屏障

环境控制的关键点

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RH可减少尘螨繁殖,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杀灭过敏原。雾霾天开启空气净化器时,选择HEPA滤网型号,避免臭氧产生二次污染。宠物饲养家庭应定期给动物洗澡,限制其进入卧室区域。

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导

饮食宜遵循“三少一多”原则:少盐防水肿压迫气道,少糖避生痰浊,少生冷护脾胃运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黏膜抵抗力。维生素C是强大的抗氧化剂,能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释放,同时增强呼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推荐八段锦等柔和运动,通过形体舒展与呼吸配合,能有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肺通气效率。其中“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尤为关键。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衣物,防止受凉诱发咳嗽。

结语

哮喘管理需要建立“医患共同体”理念,患者应掌握峰流速仪监测技术,记录哮喘日记追踪病情变化。中西医结合的本质在于发挥各自所长:西医负责快速解痉平喘,中医着力改善体质偏颇,二者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定期复诊时主动向医生反馈用药体验,共同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方案,才能真正实现从“控制发作”到“追求无症状”的疾病管理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