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哲  单位:北京市延庆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82

手术前,不少患者会焦虑:“打了麻醉会不会影响脑子?”“麻醉后记忆力会变差吗?” 这些担忧源于对麻醉的陌生与误解。麻醉作为现代医学重要技术,让无数手术安全实施,但关于其副作用,流传着太多不实传言。今天,我们揭开麻醉副作用的 5 个真相,消除大家的顾虑。

一、真相 1:麻醉药不会让人 “变笨”,短期记忆模糊是暂时现象

“麻醉会损伤大脑,让人变笨” 是常见误解。目前临床使用的麻醉药安全性极高,仅暂时抑制神经传导,不会对脑细胞造成永久性损伤。

手术后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多是麻醉后的短期效应。因麻醉药在体内完全代谢需时间,期间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导致认知功能暂时受影响,通常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无长期后遗症。

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接受单次麻醉后,认知功能 1-3 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仅特殊情况(如长时间大手术、多次麻醉、本身有脑功能障碍等)可能出现短暂认知波动,并非麻醉药直接导致 “变笨”。

二、真相 2:局部麻醉副作用少,全身麻醉风险并非更高

很多人认为 “局部麻醉比全身麻醉安全”,这不准确。麻醉方式选择取决于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两者副作用风险无绝对高低之分。

局部麻醉(如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仅作用于局部神经,常见副作用为穿刺部位疼痛、局部血肿等,发生率低。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神经损伤或药物误入血管,引发毒性反应。

全身麻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呼吸抑制等短期副作用。但随着技术进步,麻醉医生精准控制剂量,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大幅降低了严重副作用发生率。

三、真相 3:麻醉后恶心呕吐很常见,但可有效预防

约 30% 的患者麻醉后会出现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常见副作用,尤其多见于腹腔镜手术、妇产科手术患者,及女性、非吸烟者和有晕动症病史者。

这与麻醉药刺激呕吐中枢、手术影响胃肠道功能等有关。但现代医学有多种预防和缓解方法:麻醉前禁食禁水(通常术前 6-8 小时)、术中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术后保持头高脚低位等,都能显著降低发生率。若术后出现症状,可尝试缓慢深呼吸、少量饮用温水,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即使出现症状,一般术后 24-48 小时内缓解,无长期影响。患者只需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即可。

四、真相 4:儿童和老年人麻醉,风险并非 “加倍”

“孩子大脑没发育好,麻醉影响智力”“老人身体弱,麻醉可能醒不过来”,这些说法让家属却步。实际上,儿童和老年人麻醉风险需谨慎评估,但并非绝对不能耐受。

对于儿童,尚无证据表明单次短时间麻醉影响长期智力。美国 FDA 指出,3 岁以下儿童接受长时间(超 3 小时)或多次麻醉,可能增加认知障碍风险,但非定论。医生会精准调整剂量,减少风险。

对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使麻醉耐受性下降,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略高。但通过术前全面评估(如心脑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优化麻醉方案(如采用多模式镇痛减少麻醉药用量、选择对循环影响小的药物),可有效降低风险。很多高龄患者(甚至超 90 岁)在合理麻醉下,能顺利完成手术。

五、真相 5:麻醉副作用可防可控,术前沟通是关键

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麻醉也不例外,但绝大多数副作用可预防、可治疗。降低风险的关键是术前与麻醉医生充分沟通。

患者应如实告知病史(如高血压、哮喘、过敏史)、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保健品)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史,还可主动说明自身对麻醉的顾虑和特殊需求。这些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开风险。

此外,术前严格遵医嘱(如禁食禁水、停用某些药物)、术后配合护理(如早期活动、深呼吸训练),也能减少副作用。

科学看待麻醉,不必谈 “麻” 色变

麻醉是手术安全的 “守护神”,副作用远没传言可怕。现代麻醉技术成熟,医生会精准调控,将风险降到最低。与其担心,不如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准备。了解真相后,就能更从容面对麻醉与手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