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蜀婷  单位: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282

在医院的透析室里,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反复叮嘱患者:“一定要控制好饮水量!”对于普通人来说,喝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对透析患者而言,饮水却成了需要严格把控的“任务”。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健康密码?答案就藏在“干体重”这个医学术语里。

透析患者为何要严控饮水?肾脏功能受损是根源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肾脏就像精密的“人体过滤器”,每天能处理180升血液,通过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重吸收,将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同时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但透析患者的肾脏功能已严重受损,每天排尿量大幅减少,甚至无尿。此时,喝进体内的水无法被正常代谢排出,就会在体内越积越多。

这些多余的水分,会像无形的“负担”,悄悄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严重危害。一方面,它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久而久之引发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气短等症状;另一方面,过多的水分积聚还会造成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大脑、眼睛等重要器官,增加脑出血、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水分潴留还可能引起肺水肿,导致患者呼吸急促,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干体重”?精准评估的健康标尺

“干体重”是透析患者的一个重要医学概念,它指的是透析患者在透析后,体内既没有多余水分潴留,也不存在脱水现象时的理想体重,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刚刚好”状态。当患者达到干体重时,心脏、血管等器官不再承受额外的水分负担,血压趋于稳定,呼吸顺畅,身体各项机能也能维持在相对良好的状态。

然而,“干体重”并非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患者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导致水分潴留,使干体重上升;季节更替时,夏季出汗多,水分散失快,干体重可能会相对降低;疾病状态也会对干体重产生影响,如出现感染、发热等情况,身体代谢加快,水分需求和分布发生改变,干体重也会随之波动。因此,定期评估干体重至关重要,一般建议透析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干体重评估,特殊情况需遵医嘱增加评估频率。

目前,临床上评估干体重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如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水肿、呼吸困难、血压异常等表现;还可以借助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测量人体不同组织对电流的阻抗差异,准确计算出体内水分含量和分布,为干体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也能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辅助判断干体重是否合理。

控制饮水与干体重的紧密联系:健康管理的核心

控制饮水是维持干体重的关键环节。透析患者如果不控制饮水量,在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过多,透析时就需要超滤出更多的水分。但超滤量过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不仅让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饱受折磨,还会影响透析效果,无法充分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毒素在体内蓄积,加重病情。

相反,严格控制饮水,将两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就能使透析过程更加平稳、安全。比如,一位干体重为60公斤的患者,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应超过1.8-3公斤。通过合理控制饮水,保持理想的干体重,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透析患者科学饮水有妙招

那么,透析患者该如何科学控制饮水呢?首先,要养成记录饮水量的习惯,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将每天允许摄入的水分(包括饮用水、汤、水果、粥等所有含水食物中的水分)进行量化分配,避免无意识过量饮水。其次,口渴时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缓解,如含一小块冰在口中慢慢融化,或用清水漱口,湿润口腔黏膜;也可以嚼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减轻口渴感。此外,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因为高盐饮食会让人感觉口渴,进而增加饮水量,所以应尽量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选择低盐清淡的饮食方式。

透析患者控制饮水、维持干体重,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保卫战”。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每一次对饮水的克制、每一次对干体重的精准把控,都是在为生命续航。希望每一位透析患者都能重视水分管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掌握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享受更有质量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