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艳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22
30

在日常生活中,排便姿势往往被我们忽视,大多数人只是按照习惯选择蹲着或坐着。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与我们的肠道健康有着密切关联。那么,蹲着和坐着这两种排便姿势,究竟哪一种更健康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人体的解剖结构和排便生理机制说起。

人体的直肠和肛门之间存在一个叫 “直肠肛管角” 的结构。当我们处于站立或坐姿时,直肠肛管角大约为 90 - 100 度,此时,肛门附近的耻骨直肠肌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它像一条绳索一样,将直肠拉成一个角度,形成一个类似 “直角弯” 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粪便的顺利排出。而当我们采取蹲姿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蹲姿能够使直肠肛管角增大到 130 度左右,耻骨直肠肌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原本弯曲的直肠变得更加顺畅、笔直,为粪便的排出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大大减少了排便时所需的力量。

从中医理论而言,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与人体气机的顺畅运行息息相关。《黄帝内经》有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肠道作为六腑之一,承担着传化糟粕的重要功能,其气机宜通不宜滞。蹲姿有助于放松肛周肌肉,使肠道气机下行更为顺畅,符合中医 “通降为顺” 的理论。若排便不畅,糟粕停滞肠道,不仅会影响肠道本身,还可能导致浊气上逆,影响脾胃运化,甚至引发头晕、口臭等全身症状。

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多项研究都证实了蹲姿在排便方面的优势。例如,有研究对比了坐姿和蹲姿下的排便情况,发现采用蹲姿时,人们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比坐姿快了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蹲姿还能降低排便时腹内压,减少因过度用力排便而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过度用力排便会使血压瞬间升高,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存在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的风险。此外,长期用力排便还容易导致痔疮、肛裂、脱肛等肛肠疾病的发生。

虽然蹲姿在理论和研究上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在现代生活中,坐便器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习惯了坐着排便。坐便器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者以及患有某些关节疾病的人群来说,坐便器更为安全和舒适。然而,为了在使用坐便器时也能尽量接近蹲姿的排便效果,人们想出了一些小妙招。比如在脚下放置一个小板凳,将双脚垫高,并使身体前倾,这样使直肠肛管角有所增大,从而改善排便条件。一般来说,将小板凳的高度设置在 15 - 20 厘米较为合适,这样能有效降低排便时的用力程度,减少排便时间。

除了排便姿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排便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是饮食方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至关重要。膳食纤维就像肠道的 “清洁工”,它可以吸收大量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且体积增大,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顺利排便。像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片等全谷物食品,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梨),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必不可少,每天饮用 1500 - 2000 毫升的水,能够使肠道保持湿润,避免粪便干结。

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同样不可或缺。保持固定的起床、睡觉、饮食和排便时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使肠道的蠕动更加规律。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排便效率。特别是对于久坐不动的上班族来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运动,不仅能改善排便状况,还对整体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蹲着排便从人体生理结构和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确实比坐着排便更有利于粪便的顺畅排出,能够减少因排便不畅引发的多种健康问题。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坐便器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方法,在使用坐便器时尽可能优化排便姿势。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饮食、作息和运动等因素对排便的综合影响,只有将这些方面都做好,才能真正拥有健康、顺畅的排便,守护好肠道健康这道重要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