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克举  单位:金乡县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01
1033

在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之下,公共场所开展的消毒工作呈现出极为关键的态势,如商场、学校、办公楼以及交通工具这类公共场所,其人流量相对较大,人员之间的接触也颇为频繁,属于病毒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科学且有效的消毒举措,可对病毒传播链给予阻断,而且还可为公众构建起一道健康防护的屏障。然而,消毒并非单纯地进行药水喷洒这般简单,倘若消毒方式出现错误,不仅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安全方面的隐患问题,那么对于公共场所而言,究竟该以怎样科学规范的方式来开展消毒工作呢?

一、公共场所消毒的关键步骤

公共场所消毒属于系统工程范畴,需依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来开展。首先得做好消毒前的准备事宜,这包括对消毒人员实施专业培训,保证其掌握消毒剂配制、个人防护等基础常识;要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用品与器械,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紫外线灯等,并且检查其是否处于有效期内。消毒前还应当做好清洁工作,清除场所内的垃圾以及可见污染物,这对于提升消毒效果十分关键。

消毒过程当中的操作规范会对消毒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于不同区域需要采取不同的消毒策略,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手这类高频接触表面,应该使用含有效氯250至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保持作用30分钟之后再用清水擦拭,地面消毒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同样要用清水再次拖拭。空气消毒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者喷雾消毒,不过要留意在无人状态下开展,消毒之后及时通风,同时要注意消毒剂浓度并非越高就越好,过高浓度会浪费资源,还可能腐蚀物品以及刺激呼吸道。

二、常见消毒误区与注意事项

在实际开展消毒工作期间,存在着诸多认识方面的误区以及操作不当的情形,其中最为典型的误区便是过度消毒,如针对室外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消毒剂喷洒作业,这种做法毫无必要,而且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错误是消毒剂混用,例如把含氯消毒剂与洁厕灵混合在一起,如此便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危及人体健康。另外,部分人觉得酒精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就越好,然而实际上75%的酒精消毒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倘若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会致使蛋白质过快地凝固,对杀菌效果产生影响。

在消毒工作开展过程中,安全防护是需要着重关注的要点,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当佩戴手套、口罩以及护目镜等一系列防护用品,以此防止消毒剂直接与皮肤以及黏膜产生接触,配置消毒剂时应当选择通风状况良好的地方来进行操作,避免吸入有害气体。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毒对象,需要挑选与之适配的消毒方式,举例来说,电子产品适宜采用酒精棉片进行擦拭,而不适宜采用喷洒方式消毒。除此之外,还需要留意消毒剂的存放安全问题,要将其放置在远离火源以及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三、建立长效消毒管理机制

公共场所的消毒并非一项临时性工作内容,而是应当构建起一套长效机制。首先,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安排专人来负责消毒工作,以此防止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其次,要制定出详尽的消毒制度以及具体的操作规范,使消毒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还要定期针对消毒效果展开评估检测,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就要即刻进行改进。

人员培训对于保证消毒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需要定期开展消毒知识培训活动,使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消毒技术以及规范要求,可以构建考核机制,以此保证每一位消毒人员都拥有合格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强化公众教育,借助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方式来普及消毒知识,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消毒工作。

在消毒资源配置这一环节,需保证有充足的物资储备,还应防止出现浪费现象,可构建消毒物资管理制度,细致做好采购、储存以及领用登记等工作。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还可引入智能消毒设备,如自动喷雾系统、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等,以此提升消毒的效率以及质量。不过,需要留意的是,任何新技术设备的运用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之上。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