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倍  单位:简阳空分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45

在做CT检查时,我们总能听到那段熟悉的提示音“吸气——憋住——呼气”。您是否曾有过怀疑:“这短短10秒钟,能对检查造成多大影响?”“有必要多此一举吗?”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形式化流程背后,其实蕴藏着科学的医学道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这些疑惑!

呼吸对CT图像的影响

原理:您可以把CT想象成一台超级智能的“切片面包机”和“光线穿透仪”的结合体。它的首要任务就是捕捉您身体里一个“横切片”上,每个“体素”的密度情况。通过X射线源与探测器同步旋转,从成百上千个角度采集人体横断面的投影数据,然后传至计算机形成生动的三维全景图。这个过程保持“绝对静止”是取得清晰图像的重要前提,好比我们用手机拍照,运动中的物体往往呈现模糊照片。CT与之同理,检查时如果我们保持正常呼吸,身体中的膈肌会导致胸腔与腹腔内的器官都随之移动,结果导致CT图像出现“呼吸伪影”现象。

影响:这种“模糊”与“重影”导致的后果是毁灭性的。一方面,细小的病变会因图像模糊而被掩盖,或者伪造出根本不存在的“假病变”,使得医生诊断失误。另一方面,失真的图像会直接导致测量标尺“失灵”。无论是评估器官的边界,还是测算肿瘤的大小,都会与真实数据产生巨大误差,最终使诊断结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憋气影响不止于胸部

胸部CT保持憋气,大家都能很好理解。但是你知道吗?我们在做上腹部CT、心脏冠状动脉CTA,就连部分盆腔CT也应遵循憋气理念。此时您可能再次疑惑:“憋气不是为了把肺看清楚吗?为什么看似毫无联系的肚子、心脏、甚至骨盆也都要憋住那口气?”因为呼吸会带动膈肌移动,而这个器官又恰恰是连接我们身体上下部分的“活塞”,在吸气阶段,“活塞”为了给肺扩展预留充足空间,会挤压腹部、肝、脾、胰腺、肾脏等向下移动2-3cm;而当呼气时,向上回位的“穹顶”会解除对器官的挤压,使之再次复位。所以,上腹部CT憋气是为了避免“活塞”运动带来的移动模糊;而心脏处于胸腔内部,加之其随时处于跳动状态,若二者结合会使图像获取更加困难,做该项检查时则对憋气要求更为严苛;对于部分盆腔CT,憋气核心原因是为了消除“活塞”连锁反应。即使膈肌移动对盆腔器官影响较小,但对于动脉期或静脉期的多期增强扫描,如果每次扫描呼吸深度不同,其图像则不能精准配对,进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决策。

正确配合呼吸是关键

除了依赖尖端医疗设备以及技师专业素养,作为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是获得具有诊断依据的清晰CT图像的关键。检查时,CT室内会有清晰的语音提示“吸气—憋住—呼气”,首先患者要跟着这个指令节奏行动,严禁抢拍或提前憋气。因为您每一个细微动作,机器都有可能捕捉到处于错误的呼吸时相,结果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或者您需要再次接受检查,使接受的辐射量加倍;其次,在进行吸气时严禁“暴风式吸入”,需均匀缓慢深长吸气,以使胸腔平稳地充盈起来。避免因急促通气、血氧失衡而导致头晕,反而影响您的配合状态;最后,在扫描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放松肩部和背部。若无意识耸肩,凸起的锁骨会在肺尖区域形成阴影,从而影响成像结果。正确做法是双臂上举,身体放松,感受腹部起伏,以此让身体处在稳定状态。

如何顺利完成“黄金10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憋气10秒可能轻松通过。但对于老年人、儿童或是肺功能不佳等特殊人士,这便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当您面临憋气困难时,可以做以下准备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1.儿童:检查前可进行游戏化练习,消除恐惧。如吹气球、用吸管在水中吹气泡练习深吸气和憋气;

2.老年人:检查前需提前告知自身健康状况,并秉持“安全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则听从指令;

3.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哮喘、慢阻肺等):需主动沟通,让医生制定预案,调整扫描参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