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红英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57

近年来,28岁的程序员小林在排便后发现肛门有肿物脱出,起初以为是痔疮,直到肿物无法自行回纳才就医,最终确诊为直肠脱垂。这一病例打破了人们对直肠脱垂“老年病”的固有认知。本文将从中医视角解析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提供全年龄段适用的预防策略与辨证调理方案。

揭开直肠脱垂的年龄迷雾直肠脱垂在医学典籍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脱肛”,清代《疡科心得集》详细描述了“小儿脱肛多因久痢久泻”的病机特点。现代临床数据显示,该病发病呈现“双峰分布”:3岁以下婴幼儿因骶骨弯曲未形成、直肠周围组织薄弱,发病率可达1%-3%;中青年人群则因久坐久站、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发病率逐年攀升,30-50岁患者占比已达38%。

中医解析发病的三大核心病机气虚下陷是根本病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托举脏器之力减弱。《脾胃论》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长期饮食不节、劳累致脾气亏虚、升举无力。

湿热下注为标实证候:嗜食辛辣、久坐湿地易致湿热下注肛门,患者有肛门坠胀、大便黏滞、舌红苔黄腻等表现。《丹溪心法》言“脱肛属热、属虚”,湿热与气虚相互影响,形成本虚标实证。

肾气亏虚是深层原因: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二阴开合。老年人肾阳不足、关门不固,小儿肾气未充、发育不全,均易致脱肛。明代张景岳称“元气者,人气之根也”,肾气亏虚使盆腔肌肉松弛、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

分龄分段的中医预防策略儿童期预防重点:婴幼儿避免长期腹泻,《幼幼集成》提出“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可每日顺时针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穴增强脾胃功能。若小儿排便时肛门脱出,可用纱布蘸石榴皮水轻托回,《本草纲目》记载石榴皮“涩肠止泻,固脱肛”。

青壮年期防护要点: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练习“提肛运动”(吸气收缩肛门、呼气放松,每次10-15遍)。饮食遵循“食有时,饮有节”,推荐山药莲子粥(山药30g、莲子20g、粳米50g)健脾益气。

老年期养护原则:老年人宜“食少而精”,晨起服淡盐水助阳气升发。每晚用艾叶30g、花椒10g煮水坐浴15分钟,能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是预防老年脱肛的关键。

辨证施治的中医调理方案脾虚气陷证:症见肛门脱出、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治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升麻6g、柴胡6g)。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本草正义》称其“补五脏诸虚”,配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托举下陷脏器。

湿热下注证:表现为肛门红肿热痛、脱出物难回纳,用葛根芩连汤合槐角丸化裁(葛根15g、黄芩10g、黄连6g、槐角12g)。黄连清热,槐角凉血止血,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消肿之效。

肾气不固证:常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0g、附子6g、肉桂3g)。附子配肉桂,如《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能温补肾阳,固涩下元。

生活方式调整的黄金法则建立“三定”排便习惯:定时(晨起或餐后2小时)、定量(每次不超过5分钟)、定位(蹲姿时膝盖高于臀部)。《老老恒言》强调“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日常饮食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每周可食猪大肠山药汤(猪大肠200g、山药50g),中医“以脏补脏”理论认为,猪大肠能补下焦虚损。

直肠脱垂的防治需要“三分治,七分养”。无论是先天不足的小儿,还是劳损过度的中青年,抑或是气血衰退的老人,都应遵循中医“治未病”理念,通过调理脾胃、固护肾气、祛除湿热,筑牢健康防线。当出现肛门肿物脱出、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告诫我们:“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