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疫苗能够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形成针对特定疾病的防御机制。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的特征,刺激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作出反应,将其消灭,从而保护孩子免受疾病的侵害。
认识儿童疫苗
1.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通过模拟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的“训练”,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在不生病的前提下产生“记忆性抗体”。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迅速识别并消灭它们,从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科学原理:疫苗如同“军事演习”,让免疫细胞提前熟悉敌人,构建防御工事。数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疫苗每年可预防200万至300万人死亡,其中儿童占比超过60%。
2.儿童疫苗分类
免疫规划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必须接种,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儿童入园入学前需要查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未接种会增加相应疾病感染的风险。
非免疫规划疫苗:自愿自费接种,可作为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HPV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通常可针对儿童高发疾病,建议根据需求接种。
0-6岁免疫规划疫苗程序
-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卡介苗,可预防乙肝和结核病。若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应尽早补种。
-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推迟接种可能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应尽快补种。
-2月龄:接种脊灰灭活疫苗第1针、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1针,预防脊髓灰质炎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推迟接种可能使孩子在未获得足够保护时感染疾病,需按接种单位通知补种。
-3月龄:接种脊灰灭活疫苗第2针。。
-4月龄: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第1剂、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2针。
-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3针、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3针、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针。
-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针(或乙脑灭活疫苗第1、2针)。
-9月龄: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针。
-1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第2针、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针、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4针。
-2岁: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针(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针)、甲肝灭活疫苗第2针。
-3岁: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针。
-4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第2剂。
-6岁: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5针、A+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针、乙脑灭活疫苗第4针。
注意:推迟接种一般不影响接种效果,但会增加感染风险。若孩子未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家长应按照接种单位的补种通知尽早补种。
安全接种全流程指南
1.接种流程
接种前:家长需告知孩子健康状况,如发热、咳嗽、过敏史及服药情况,以评估是否适合接种。
接种中:工作人员将遵循严格操作规范,确保疫苗储存运输条件,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执行无菌操作,保障接种安全。
接种后: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若出现异常,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告知接种人员。
注意:接种后常见反应无需过度担忧。红肿小于3cm可用冷敷缓解;发热低于38.5℃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有疑问或不知如何处理,可带孩子回到原接种门诊咨询医生处理。
2.禁忌证识别
为确保接种安全,遇到以下6类情况时应暂缓接种:
发热体温超过37.3℃,此时孩子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加重不适或影响疫苗效果。
患有严重湿疹,皮肤的完整性和免疫状态受到影响,接种可能导致局部反应加重。
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后遗症等,接种可能诱发神经系统症状。
处于急性疾病的急性期,如感冒、肺炎等,身体抵抗力下降,接种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肝肾疾病等,病情不稳定时接种可能加重病情。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会影响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