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普及,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的孕期保健不仅能降低流产、早产、妊娠并发症的风险,更能为胎儿的神经系统、器官发育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孕前准备、孕期各阶段护理重点到常见问题解答。希望帮助准妈妈们从容应对孕期挑战,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孕期保健知识
1.孕前准备
(1)健康检查:备孕前3~6个月进行孕前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筛查、妇科疾病检查),排除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当地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确保身体处于适宜妊娠状态。
(2)补充叶酸: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每日补充0.4~0.8mg叶酸,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若有叶酸代谢障碍,需遵医嘱增加剂量。
(3)生活调整: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甲醛、辐射等)或有胚胎致畸风险的药物(如维A酸类、利巴韦林、他汀类等),规律作息,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BMI 18.5~23.9)。
2.孕期各阶段护理重点
(1)孕早期(1~13+6周)——胚胎发育关键期
警惕致畸因素:避免服用非必要药物(用药前咨询医生),远离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暂禁性生活,减少剧烈运动。
缓解早孕反应:孕吐严重时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苏打饼干、不含咖啡因的电解质水),若出现持续呕吐导致脱水,需及时就医。
首次产检:孕6~8周做B超确认宫内妊娠及胎心,建立孕期保健手册,定期产检(孕早期每4周一次)。孕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T)。
(2)孕中期(14~27+6周)——稳定期与营养储备
营养均衡:每日增加蛋白质(如鱼、蛋、奶)、钙(1000mg/天)、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控制高糖、高油饮食,预防妊娠糖尿病和肥胖。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背痛,降低血栓风险。
重要检查:孕15~20周唐筛(或无创DNA)筛查染色体异常,孕22~26周四维彩超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孕25~28周OGTT检查(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3)孕晚期(28~40周)——分娩准备与监测
胎动计数:每日固定时间数胎动(早中晚各1小时,每小时≥3次),若胎动减少一半以上或突然频繁,警惕胎儿缺氧。
分娩准备:孕37周后准备待产包(证件、母婴用品),熟悉临产征兆(规律宫缩、见红、破水),提前确定分娩医院和路线。
体重管理:正常体重孕妈孕晚期每周增重不超过0.26~0.48kg,总增重控制在8~14kg,避免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增加分娩难度。
3.特殊注意事项
(1)避免有害物质:不接触染发剂、油漆、猫砂(弓形虫风险),减少咖啡因摄入(每日≤200mg,约1杯咖啡)。
(2)情绪管理: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焦虑,可通过冥想、听音乐、与家人沟通缓解,严重情绪问题需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3)睡眠姿势:孕中晚期建议选择舒服的侧卧位,避免平卧,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供血。
常见问题答疑
1.孕期可以化妆、护肤吗?
可选择成分简单的孕妇专用护肤品(如保湿类),避免含维A酸、水杨酸、重金属的产品;淡妆(如口红、粉底)需选择正规品牌,回家后及时清洁,减少化学物质残留。
2.孕期感冒、发烧能吃药吗?
轻微感冒(鼻塞、流涕)可多喝水、休息,无需用药;体温≥38.5℃或伴随咳嗽、咽痛,需就医遵医嘱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有感染时选择无过敏史的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避免自行服用中成药或复方感冒药。
3.胎动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不明显正常吗?
初产妇约18~20周感知胎动,经产妇16周左右;早期胎动类似“小鱼游动”,若20周后仍未感知,需B超检查胎儿情况;只要产检正常、胎动规律,轻微差异属正常。
4.产后抑郁可以预防吗?
孕期学习育儿知识,与家人明确产后分工;产后多休息,接受亲友帮助,避免独自承担育儿压力;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下降超过2周,及时告知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结语
孕期保健是母婴健康的基石,孕妈需科学规划饮食、作息、产检,同时保持积极心态。记住:有任何不适或疑问,优先咨询产科医生,避免轻信民间偏方。愿每位孕妈都能平安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