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永棠  单位: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 药剂科  发布时间:2025-09-04
94

大家都知道,吃药是用水来送服的,可是用多少水还是有讲究的。吃药时喝水的量对药效可能会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同时水温的高低也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各种药物喝水的讲究。 

常规药物,通常用150~200毫升的温开水送服

绝大部分的口服片剂,如吃药送服时喝水太少,仅靠少量的胃液药物很难完全崩解,可能会导致药物吸收不完全;但是如果喝水太多,又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也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一般情况下,建议用150~200毫升温开水送服。

中药免煎颗粒剂,可根据传统中药汤剂用量,以冲泡成150~200毫升的汤剂为宜,喝完后再用一口水漱口即可。

对于溶液剂,送服时喝水太少或者不喝水,溶液会黏附在食道,影响吸收;喝水太多,又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也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因此也以100~200毫升的温开水送服为宜。

对于胶囊剂,建议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因为胶囊是由明胶制成的,遇水会变软变黏,如果饮水不足,胶囊可能黏附于食道,其明胶成分溶解时会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严重时可能引起食管炎。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片、利塞膦酸钠片等对食道有很强刺激性,必须在空腹情况下用一满杯白开水(约175~250ml)送服,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保持上身直立,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服用后要大量喝水

磺胺类药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和柳氮磺吡啶等药品均经肾排泄,在尿液中的浓度高,可形成结晶性沉淀,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闭等。因此服药时要大量饮水,以稀释尿液,避免形成结晶,并促进结晶随尿液排出。

抗痛风类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吃药时要加大送服的水量,减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同时协同碱化尿液,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在体内主要经肾脏排泄,服药时大量喝水,可避免引起肾损伤。

抗病毒类药物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可导致结晶尿、肾衰竭,因此服药期间应多喝水,以稀释尿液。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等,由于服药后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水分,建议服药时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盐类泻下药如硫酸镁,其作用为促进肠道水分聚集,泻下排便。由于腹泻会丢失大量水分,需及时多喝水补充,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部分药物服用后应该少喝水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这些药物可在胃酸环境中形成保护膜从而发挥作用,因此仅需少量水送服,且服药后半小时不宜喝水,以免保护膜被水稀释。

肠道吸附药如蒙脱石散、药用炭等,这类药物具有较强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服用后喝水过多,会影响药物对消化道内病菌的固定和抑制,降低药效。

止咳药如各种止咳糖浆,其原理为通过在呼吸道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达到止咳作用,服药后不宜立刻喝水,以利于保护膜的形成。如果觉得口干,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

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喝水太多会将药物冲入胃里,影响起效速度。

部分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

有的人习惯用热水(40℃以上)吃药,但其实有些药是不适宜用热水送服的。如无特殊说明,用温开水送服即可。以下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

遇热易被氧化还原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等,药物遇热后易被氧化分解而失去药效。遇热易变性药物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此类药中主要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酶是有活性的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导致疗效下降或失效。

活菌类药物如三联活菌片、蜡样芽孢杆菌等。这类药物不耐高温,用开水冲泡或送服可将活菌杀死,从而失去治疗作用。

糖浆类药物,用热水送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糖浆黏度,使其不能覆盖在发炎的咽喉等部位形成保护性药膜,使药效大打折扣。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时,水温要低于37℃。

胶囊类制剂。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明胶,遇到热水,明胶会加速溶解,胶囊里的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不仅影响口感,而且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中药颗粒剂和冲剂。金银花、柴胡、荆芥、藿香、薄荷等中药都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这种芳香气味来自具有药用价值的挥发油,而挥发油多不稳定,遇热容易挥发和分解。含有这些中药成分的中药颗粒剂和冲剂不宜用热水送服,建议冲服时水温不超过40℃。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