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命降临带来喜悦,可新生儿黄疸常让家长犯难。不少家长认为照蓝光能解决黄疸问题,实则不然,“照蓝光就够了吗”这一问题需深入探讨。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常见病症。胆红素由红细胞衰老破坏产生,正常经肝脏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随胆汁排出。但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红细胞破坏多,易使胆红素堆积引发黄疸。黄疸分为两类:生理性黄疸通常情况良好,足月儿多在出生2-3天出现,2周内消退;早产儿3-5天出现,最长可至3-4周消退。病理性黄疸则表现为出现早(24小时内)、程度重、持续久(足月儿超2周、早产儿超4周)、退而复现或结合胆红素值异常,需及时干预。
照蓝光的原理和作用
照蓝光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宝宝的皮肤,使皮肤表层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然后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
照蓝光治疗相对安全、有效,操作也较为简便。通常会将宝宝放入光疗箱中,遮盖眼睛和会阴部等重要部位,以保护这些部位不受蓝光损伤。一般每天照射8-12小时,根据宝宝黄疸的严重程度和胆红素下降情况,可能需要连续照射数天。
照蓝光并非万能
1.不能解决所有病因
照蓝光虽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却无法根除黄疸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由母婴血型不合引发免疫性溶血,照蓝光仅缓解症状,需配合换血疗法、使用免疫球蛋白等针对溶血治疗,否则黄疸易反复;新生儿感染致肝功能受损引发的黄疸,若不积极抗感染,仅靠照蓝光也难以彻底消退。
2.可能存在不良反应
照蓝光虽然相对安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是皮疹,一般在光疗开始后数小时出现,表现为红色斑丘疹,多分布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部,通常症状较轻,光疗结束后可逐渐消退。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发热可能与光疗箱内温度过高或宝宝对光热不耐受有关;腹泻则是因为蓝光分解产物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所致,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但一般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光疗结束后也会自行缓解。
3.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照蓝光可能只是辅助治疗手段,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比如,当宝宝血清胆红素水平极高,达到换血指征时,换血疗法是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换血疗法可以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同时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此时,照蓝光不能替代换血疗法,只能作为配合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其他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肝酶诱导剂
肝酶诱导剂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增加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益生菌
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红素在肠道内的重吸收,有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人血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等情况,人血白蛋白可以与游离胆红素结合,减少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风险;免疫球蛋白则可以封闭抗体,减轻溶血反应,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黄疸的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新生儿感染引起的黄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先天性畸形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通道。
3.一般治疗
加强喂养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也很重要。充足喂养可以促进宝宝排便,增加胆红素的排泄。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按需哺乳,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奶量摄入;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也要注意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同时,要注意给宝宝保暖,避免宝宝受凉,因为寒冷可能会导致宝宝体内血液循环减慢,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家长在宝宝黄疸期间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黄疸变化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和范围,以及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皮肤,观察按压部位皮肤的颜色变化,如果按压后皮肤颜色恢复较慢,或者黄疸颜色逐渐加深、范围扩大,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2.配合医生治疗
如果宝宝需要照蓝光治疗,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按照要求给宝宝做好遮盖眼睛和会阴部等防护措施。在宝宝照蓝光期间,要关注宝宝的反应和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宝宝按时服药,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
3.保持宝宝舒适
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宝宝能够充分休息。在宝宝黄疸期间,宝宝的皮肤可能会比较敏感,要注意给宝宝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尿布,避免摩擦宝宝的皮肤。
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不能仅仅依赖照蓝光。虽然照蓝光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有效方法,但对于不同的病因和病情,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家长要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