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曾有感冒咳嗽的经历,通常一周左右咳嗽缓解,但有一种咳嗽持续约3个月左右,这种咳嗽俗称百日咳,该病主要表现为夜间痉挛性咳嗽咳嗽末“鸡鸣”样吸气声,部分患者出现肺炎、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由于细菌变异及疫苗免疫效应不持久等原因,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百日咳报告病例呈增多趋势,我国百日咳报告病例也显著增加,百日咳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01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在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百日咳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也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相似,有打喷嚏咳嗽、低热等症状,3-4天后咳嗽加重,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因感染后其主要症状是咳嗽,而且咳嗽的时间可能长达3个月以上,接近于100天,故此得名。
02百日咳是怎样传染的?
人群对百日咳鲍特菌普遍易感,百日咳患者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近年来,百日咳的发病高峰从婴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人,且青少年及成人感染后多无典型症状:这使得他们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主要通过百日咳患者咳嗽、喷嚏、说话排出的飞沫进行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患者呼吸道、口腔或鼻腔分泌物传播,从潜伏期开始至感染后6周均有传染性03百日咳的临床表现
百日咳症状通常在接触百日咳杆菌5~10天后出现,分为卡他炎症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卡他炎症期:一般1~2周,症状虽类似于普通感冒,但具有高度传染性,典型表现为痉咳,可伴有流鼻涕、打喷嚏、低热;②痉咳期:一般 4~8周或更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点,发作时咳嗽成串出现,直至咳出痰液或者吐出胃内容物,发出鸡鸣样吸气吼声。夜间更为显著,咳嗽剧烈时可伴有面红耳赤、唇色发绀等表现:③恢复期:一般2~4周,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支气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排出,疾病进入康复阶段,但如有其他病菌感染时,可再次诱发阵发性痉咳。另外,百日咳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惊厥、反复抽搐和意识障碍等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出现上述并发症时应迅速就医。
04百日咳的治疗原则
治疗百日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隔离及物品表面的消毒:百日咳是乙类传染病,因此患者要进行隔离,一般隔离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未及时治疗的患者要隔离到痉孪性咳嗽后21天,同时注意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室内开窗通风,家庭成员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②饮食:建议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可补充维生素及钙剂。③抗菌药物: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需要注意的是百日咳治疗的越早,疗效越好,要是在发病7天内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可避免痉挛性咳嗽,如果到出现痉挛性咳嗽后治疗仅可缩短百日咳患者的排菌时间,不能缩短百日咳的临床过程,因此发现类似百日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05百日咳如何预防?
①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②科学佩戴口罩: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若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③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公众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居室常通风,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总之,百日咳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百日咳患者,对于密切接触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婴幼儿按接种程序完成百白破三联疫苗基础免疫,4~6岁时加强接种1剂百白破三联疫苗,防治结合,让我们远离百日咳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