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患者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时,病情可能已进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幸运的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低剂量胸部CT(LDCT)已成为筛查肺结节的“利器”,能帮助患者在肺癌尚处于可治愈阶段时就及时发现它。
一、什么是低剂量胸部CT?
低剂量胸部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是一种特殊的CT检查技术,它通过降低X线辐射剂量(约为常规CT的1/5~1/10),同时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专门用于肺部疾病的筛查。与普通X光胸片相比,LDCT能发现更小的肺结节(甚至小至2-3毫米),大幅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二、LDCT vs. 普通胸片:为什么CT更胜一筹?
分辨率更高:普通胸片容易漏诊小的肺结节,尤其是位于心脏、膈肌后方的病灶,而LDCT能清晰显示肺内微小病变。
辐射可控:LDCT的辐射剂量约1-2 mSv(毫西弗),接近自然环境中一年的本底辐射量(2-4 mSv),安全性较高。
快速无创:检查过程仅需10-15秒,无需注射造影剂,患者屏住呼吸即可完成扫描。
三、哪些人需要做LDCT筛查?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定期做LDCT筛查,以下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
① 长期吸烟者:吸烟≥20包年(如每天1包烟×20年,或每天2包烟×10年),且目前仍在吸烟或戒烟不足15年。
② 职业暴露者:长期接触石棉、氡气、二手烟、工业粉尘等致癌物的人群。
③ 有肺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曾患肺癌。
④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
⑤ 年龄因素:通常建议50岁以上人群开始筛查。
四、LDCT发现了肺结节,该怎么办?
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事实上,约95%的肺结节是良性的,可能是炎症、结核、淋巴结或陈旧性瘢痕。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和生长速度,医生会给出不同的建议:
1. 根据结节大小分类
(1)<5mm:极低风险,通常建议年度随访。
(2)5-10mm:中等风险,可能需6-12个月后复查。
(3)>10mm:较高风险,需进一步检查(如增强CT、PET-CT或穿刺活检)。
2. 根据结节形态判断
(1)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结节恶性概率较低。
(2)磨玻璃样结节(GGO):像云雾状的淡薄阴影,需警惕早期肺癌(如原位腺癌)。
(3)部分实性结节:同时包含实性和磨玻璃成分,恶性风险最高。
3. 动态随访是关键
常采用Fleischner指南或Lung-RADS分级系统来制定随访计划。例如:
① 低风险结节:1年后复查。
② 中风险结节:3-6个月复查,观察是否增长。
③ 高风险结节:可能需手术切除(如胸腔镜微创手术)。
五、LDCT筛查的争议与注意事项
尽管LDCT能显著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但仍存在一些争议:
(一)假阳性问题:约20%-30%的筛查者会发现结节,但绝大多数为良性,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焦虑或过度治疗。
(二)辐射风险:虽然单次LDCT辐射量低,但长期频繁检查仍需权衡利弊。
(三)费用问题:目前国内LDCT筛查费用约300-800元,部分地区已纳入医保或癌症早筛项目。
六、如何降低筛查风险?
1.选择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解读报告。
2.严格遵循随访计划,避免过度检查。
3.戒烟仍是降低肺癌风险的最有效方式!
真实案例:早筛挽救生命
张先生,58岁,吸烟30年,在2021年LDCT筛查中发现一个8mm的磨玻璃结节。经1年随访后结节略有增大,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微浸润腺癌。由于发现早,仅需局部切除,术后无需化疗,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他的朋友李女士,同样有吸烟史,因忽视体检,等到咳血才就诊,确诊时已是晚期肺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肺癌的可怕在于它的“沉默”,但LDCT为我们提供了“主动出击”的机会。如果您属于高危人群,不妨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进行低剂量CT筛查。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战胜肺癌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