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晓丹  单位:贵港市港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5
510

性传播疾病(STDs),也称为性传播感染(STIs),是一类主要通过性接触(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口交)传播的疾病。常见的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由HPV引起)、生殖器疱疹、艾滋病(HIV)、衣原体感染等。它们并非“不治之症”,也非“道德标签”,而是可防可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有责任普及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共同筑起防控屏障。

为何重视性病防控

性病绝非小事,其危害深远:

个体健康损害:可导致生殖器官炎症、疼痛、溃疡、不孕不育。如淋病、衣原体感染未及时治疗,易引发盆腔炎、输卵管堵塞;梅毒可累及心脏、神经、骨骼等多系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IV则破坏免疫系统。

增加HIV感染风险:生殖器溃疡或炎症(如梅毒、疱疹)会显著增加感染和传播HIV的几率。

母婴垂直传播:梅毒、HIV、乙肝、淋病等可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传染给胎儿/婴儿,导致流产、死产、早产、先天畸形或新生儿感染。

社会负担加重:治疗费用、劳动力损失、家庭矛盾及社会歧视等,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核心防控策略:预防为先,早诊早治

防控性病,关键在于“防”与“治”相结合:

筑牢“防”线(ABCDE原则):

A-Abstinence(禁欲):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青少年。

B-BeFaithful(忠诚):与已知健康的单一性伴侣保持相互忠诚的关系。

C-Condom(安全套):正确、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乳胶或聚氨酯材质),是预防大多数性病(包括HIV)最有效、最实用的屏障手段。需注意安全套不能100%覆盖所有感染部位(如疱疹、HPV可能累及阴囊、会阴)。

D-Detection(检测):定期筛查、知情检测至关重要!许多性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如衣原体、女性淋病)。建议有性生活史者,尤其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因素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孕早期应常规筛查梅毒、HIV、乙肝等。知晓双方感染状况是保护彼此的基础。

E-Education(教育)/Equipment(疫苗):

疫苗:积极接种疫苗是源头预防的利器。如HPV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型别HPV感染及宫颈癌等疾病;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乙肝可通过性传播)。

知识普及:全面了解性病知识、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消除歧视与污名,鼓励主动寻求信息和服务。

把握“治”的时机:早诊早治,规范彻底

出现可疑症状(如生殖器溃疡、异常分泌物、排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或得知伴侣感染后,务必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感染科、妇产科等)就诊。切勿讳疾忌医或自行购药。

坦诚告知医生性接触史和症状,配合完成必要检查。基于实验室诊断(而非仅凭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关键。

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随意停药或剂量不足易导致治疗失败、产生耐药性及病情迁延。

性伴侣通知与同治:确诊后,应通知近期的性伴侣接受检测和治疗,避免“乒乓传播”。医疗机构可提供匿名伴侣通知服务。

治愈后随访:按医生要求复诊,确认治愈,并继续采取防护措施。

公共卫生的力量:联防联控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我们致力于:

健全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规范诊疗服务:推广标准化诊疗方案,确保服务质量可及。

强化实验室能力:提升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水平。

重点人群干预:针对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流动人口等)开展外展服务、发放安全套、提供便捷检测咨询等。

消除母婴传播:落实孕产妇“逢孕必检、逢阳必治”策略。

广泛健康宣教:利用多种渠道,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安全性行为,消除歧视,营造支持性环境。

性病防控是保障个人生殖健康、提升人口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公共卫生任务。它需要每个人的主动参与(了解风险、采取防护、定期检测、及时就医),需要伴侣间的坦诚沟通与共同负责,更需要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力支撑。让我们携手努力,以科学为盾,以责任为矛,有效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共同守护健康家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