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血栓?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人体各部位血管的通路。栓子如果拴在心血管可引起心梗,栓在脑血管可引起脑梗,拴在下肢血管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别低估了这些小小的栓子,严重者可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容易造成突然死亡。但也不用太害怕,通过一些合理的预防措施还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血栓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
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深静脉系统中,称为深静脉血栓,发生于下肢时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发热。严重者可能导致局部静脉炎症反应,表现为红、硬、疼痛并有压痛感。如果血栓脱落,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发肺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肺栓塞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通常形成在动脉内的狭窄或受损血管壁上,阻塞了动脉血流,可以引起局部肢体麻木、无力、疼痛和冷感。严重的动脉血栓可以导致组织坏死、梗死或缺血性危象,例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血栓?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锻炼;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肥胖等慢性疾病;老年人、孕妇、既往存在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等;长期吸烟、酗酒;特定疾病家族史(如遗传性血液疾病);外伤、手术后卧床、服用特定药物(激素、避孕药和化疗药物)等。
如何预防血栓呢?
“动”起来。想要远离血栓,必须增加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的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就得让自己动起来,当然运动也有讲究。适量运动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但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增加血栓脱落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吃”得好。想要预防血栓,还须合理饮食。日常生活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血栓形成。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蔬菜可选择芹菜、黑木耳、洋葱等,水果如山楂、苹果、香蕉等,富含维生素C、钾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全谷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可预防血栓形成。减少盐的摄入。过多的盐摄入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血管内壁的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减少加工食品、咸菜和高盐调味品的摄入。
“控”体重。对于肥胖者来说,有效地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助于预防与血栓相关的疾病。
“稳”血压。高血压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血压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过量饮酒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的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
“忌”焦虑。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激性堵塞,甚至会导致动脉闭塞,引发心梗,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对预防急性血栓至关重要。
想要远离血栓,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体重、保持规律作息,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对于已经患有血栓的人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一旦发生血栓应及时就医,防止发生并发症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