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病,我相信大多数成年人都比较熟悉,而且有过就医经历。随着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工作、低头族正逐渐盛行,颈椎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大家是否知道,不良的用颈方式正逐渐对我们的颈椎造成伤害,出现不同的症状,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有过颈椎病的患者都知道,症状明显时经规范系统治疗后能较快地缓解症状,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出现类似的症状,甚至在原有基础上加重。其实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如何保护颈椎,避免颈部过度劳累,预防颈椎病的复发,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核心思想。
颈椎病很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反复发作。为了更好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或者复发,我们首先要了解颈椎的特点:颈椎由7块椎骨、椎间盘及周围附属的韧带、肌肉、软组织组成,我们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是向前的,这样的曲度像弹簧一样,可以缓冲颈椎的压力,当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姿势与颈椎向前的正常生理曲度对抗,那么颈椎的生理曲度会发生变化,比如变直或者反弓,随之而来颈椎缓冲压力的能力就下降,最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有颈椎病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从我们医学专科的角度来说,颈椎病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会出现相应的症状。颈椎病大致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其症状涉及面广,比如:头晕、头痛、颈肩部酸胀、僵硬、疼痛,手臂疼痛、麻木,严重的会出现行走不稳。大家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除了排除内、外科等相关专科问题之后,大多是颈椎病所致。
出现颈椎病之后我们该如何缓解呢?穴位疗法,中医的独特智慧。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根据中医辨证一般分为风寒痹阻、劳伤血瘀、肝肾亏虚。中医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一直在不断探索,其中穴位疗法却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针刺、艾灸、拔罐、刺血、皮肤针、电针、推拿手法等刺激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头晕、疼痛。那么常用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常用穴位及定位:1.风池穴: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凹陷处。2.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3.肩井穴: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4.后溪穴:位于手掌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后,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颈椎病症状经治疗缓解之后,我们需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减少复发频率。
日常生活。1.平时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电脑,伏案工作人员每30分钟左右建议起身活动肩颈,感觉疲劳不适时可自行按揉风池穴、后溪穴,拿捏肩井穴。2.保持正确的坐姿,腰部挺直,颈部中立,伏案办公时办公桌的高度不可过低。3.良好的睡姿及枕头,不恰当的枕头、睡姿会诱发或者加重颈椎病,枕头一般在仰卧位时为一拳左右高,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与肩同宽,避免俯卧位睡姿。4.注意颈部保暖,冬天可戴围巾,夏天避免风扇及空调直吹颈部,因为受凉后颈部循环变差,软组织紧张。5.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劳累。
适当的康复锻炼。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双手交叉放于颈后部,缓慢仰头进行颈部肌肉对抗训练,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提高颈椎的稳定性;也可进行打羽毛球、游泳等锻炼,但一定要避免盲目锻炼,因为存在个体差异,锻炼方式有异。
饮食。清淡饮食,均衡营养,戒烟限酒。
希望以上的知识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减少颈椎病带来的困扰,愿人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颈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