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孩子生病。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常常让家长们忧心忡忡。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快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
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信息
病原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这些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局部流行。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虽然自身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体内携带病毒,同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这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孩子在与患病儿童接触时,通过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毛巾等物品,再触摸自己的口鼻,就容易被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患病儿童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周围的孩子吸入这些飞沫后,也可能感染病毒。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识别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发热表现。发热特点:多数患儿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部分患儿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通常持续2~3天,也有个别患儿发热时间较长。伴随症状:发热时,患儿可能会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皮疹特征。皮疹部位:皮疹是手足口病的显著特征之一,主要出现在手、足、口和臀部等部位。手部皮疹多集中在手掌、手指背面和指缝;足部皮疹常见于足底和足趾侧面;口腔黏膜疹多出现在舌、颊黏膜、硬腭等处;臀部皮疹则多见于肛门周围。皮疹形态:初期皮疹表现为红色斑丘疹,随后会逐渐转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2~5毫米,疱壁薄,内含澄清液体,周围有红晕。疱疹一般不会破溃,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因瘙痒而抓挠,导致疱疹破溃,形成溃疡。
口腔症状。口腔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患儿会感到口腔疼痛,尤其是进食时疼痛加剧,导致患儿拒绝进食或进食量减少。流口水:由于口腔疼痛,患儿吞咽口水时也会感到疼痛,因此会出现流口水的症状。
留意手足口病的特殊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等。这些症状提示患儿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立即就医。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在患儿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节奏变快、变浅,严重时呼吸困难,呼吸费力。这常提示并发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危急,务必第一时间送医抢救,切勿延误。
循环系统症状。如果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并发了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与相似疾病的鉴别
水痘。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呈向心性分布,四肢较少。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疱疹,疱疹壁较厚,内含混浊液体,且疱疹周围有明显红晕。水痘患儿一般不会出现口腔黏膜疹。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儿童疾病,其疱疹局限于口腔,多集中在咽峡部,手、足、臀等部位不会出现皮疹。患儿往往突发高热,因咽喉疼痛明显,会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时哭闹抗拒,家长需留意观察。
当孩子出现皮疹、发烧、没胃口等症状时,家长要高度警惕手足口病的可能性。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结合上述知识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