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蓝天  单位:衡阳市社会福利院  发布时间:2025-05-13
617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因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引发的消化道发育畸形,会导致患儿排便异常、营养吸收不良。科学喂养与护理对改善患儿症状至关重要,以下从不同阶段喂养、日常护理及术后注意事项展开说明。

一、不同阶段的科学喂养方法(一)新生儿期

此阶段患儿肠道功能弱,母乳喂养为最佳选择,其营养丰富、易吸收,且含免疫活性物质。若无法母乳喂养,可选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避免乳糖不耐受加重肠道负担。喂养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帮助排气防吐奶。

(二)婴儿期:添加强化铁辅食,注重膳食纤维摄入

在保证奶量基础上,可添加辅食。先从一小勺强化铁米粉开始,观察 2 - 3 天无过敏等不适后,再逐渐增加量和次数。还可引入胡萝卜泥、南瓜泥等富含膳食纤维且细腻易消化的蔬菜泥,制作时需彻底蒸煮、研磨,确保质地细腻,且不添加任何调味料。

(三)幼儿期:丰富饮食结构,避免难消化食物

主食可选择小米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蛋白质来源可增加鱼肉泥、鸡肉泥等富含优质蛋白且鲜嫩的肉类。继续保证蔬菜和水果摄入,如菠菜泥、苹果泥等。但要避免食用糯米制品、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海鲜类食物。

二、日常护理要点(一)腹部护理

家长可每天在患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患儿能承受为宜,每次按摩 10 - 15 分钟,每天 2 - 3 次。按摩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腹胀。同时,注意观察患儿腹部情况,若发现腹部异常膨隆、变硬,或患儿出现哭闹不止、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二)排便护理

对于无法自主排便的患儿,灌肠是常用的辅助排便手段。灌肠前,需准备合适的灌肠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控制灌肠液量。灌肠时,动作要轻柔,将肛管缓慢插入肛门,避免损伤肠道黏膜。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哭闹加剧、面色苍白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此外,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依赖,防止形成恶性循环。还可以尝试扩肛训练,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扩肛器,定期进行操作,以扩张肛门,促进排便反射的建立。同时,要保持患儿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涂抹护臀膏,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三)整体状态护理

要关注患儿的整体状态,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生长发育,家长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带患儿进行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活动量需根据患儿身体状况调整。

三、术后喂养与护理注意事项若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喂养和护理更需谨慎。术后初期,患儿肠道功能尚未恢复,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出现排气、排便后,可遵医嘱逐渐开始喂养。先从少量的水或米汤开始,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胀等不适,若无异常,再逐步过渡到母乳或配方奶。随着恢复进程,饮食可进一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普食)。此阶段需注重食物多样化与均衡搭配,主食可选择大米、全麦面包等,蛋白质来源可选择鸡蛋、豆腐等;同时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此外,要培养患儿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术后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若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关注患儿排便情况,记录排便次数、性状等,以便医生评估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喂养和护理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付出足够的耐心与精力。通过科学的喂养方式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助力患儿健康成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