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爽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  发布时间:2025-06-10
750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长期定植于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它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首次被发现于1983年,目前全球感染率超过一半,虽然发达国家的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未发现感染率下降或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主动预防认知水平的提高,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必要性和抗生素治疗产生的耐药性,引来人们的广泛讨论。它诱导胃微生物群失调,发生慢性炎症反应,是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发生的常见致病因素,另外有部分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机制,引起胃肠道外其他疾病的发生,比如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那么,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幽门螺旋杆菌一般通过“粪-口途径、口-口途径”这两条主要传播途径,与生活、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相关,与病人共用餐具、洁具等,容易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感染后主要引起胃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会出现口臭、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侵入性检查包括通过胃镜检查取胃窦、胃体部黏膜组织进行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PCR分子检测等;非侵入性检查包括血清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和尿素呼气试验。我们常用的是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前需要停用铋剂、抗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至少2周,以降低假阴性率。

那么,如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感染呢?传统有三联疗法,随着耐药性的增加,三联疗法效果不理想,专家普遍建议四联疗法对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更有价值,四联疗法使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使黏膜再生,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分泌大量黏蛋白。四联疗法包含PPI、铋剂和两种抗生素,一般餐后口服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刺激,餐前半小时和临睡时服用PPI和铋剂。对于抗生素的选用通常根据病人耐药和过敏情况进行选择,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的耐药问题值得斟酌,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大多数地区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耐药率相对较低,因为我国患者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这可能与甲硝唑价格相对便宜、容易获取有关,所以首次治疗方案中建议谨慎选择甲硝唑,但因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副作用较大,导致许多患者不愿使用。近年来,随着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如伏诺拉生的应用,作为PPI的替代选项,它主要通过抑制H+-K+ATPase来更强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包括基于P-CAB的三联疗法、高剂量阿莫西林-PPI二联疗法、加用利福布汀的三联疗法、益生菌联合疗法、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治疗等多种方式。按照标准方案治疗14天,停药4-6周后复查,复查时通常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恢复胃稳态,减少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促进胃肠道健康。应告知病人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建议其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随意停药或减少用药量,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不良反应。对于无癌前病变患者,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对于已有癌前病变的患者,需根据胃黏膜病变程度和范围,定期复查内镜。

了解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相关的知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呢?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减少共用餐具的使用,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每日适当进食瓜果蔬菜,经常在家就餐,经常食用乳酸制品,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以及提高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知水平。对于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人群,应鼓励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出发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