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生活中,创伤难以完全避免,小到擦伤、扭伤,大到车祸、手术等严重伤害。很多人创伤后发烧,会简单认为是正常炎症反应,吃点退烧药就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创伤后发烧可能隐藏巨大健康隐患,其中就包括凶险的脓毒症。若不能及时识别处理,脓毒症可能迅速发展,造成严重身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创伤后发烧与脓毒症的隐秘关联
创伤发生后,身体启动免疫系统修复受损组织、抵抗病原体,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度发烧,即创伤后吸收热。这种发烧通常不超过38℃,持续时间短,随创伤恢复逐渐消退,属于正常自我保护机制。
若创伤后发烧持续超过38.5℃,或退烧后再次发烧,且伴有其他不适,需高度警惕脓毒症。脓毒症是感染引发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后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细菌、病毒易通过伤口侵入引发局部感染,若感染未及时控制,病原体及毒素会进入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器官,诱发脓毒症。
例如,有人骨折手术后,伤口红肿、疼痛并伴有发烧,起初以为是术后正常反应而未就医,几天后发烧加重,还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确诊时脓毒症已较严重。
脓毒症的危险信号一个都不能忽视
脓毒症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普通感冒、流感等混淆,延误诊治。除创伤后持续或反复发烧外,还可能伴有以下症状:
全身症状:极度乏力、精神萎靡,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出现寒战、四肢发冷、皮肤湿冷。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频率加快,可能感到呼吸急促、困难,严重时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呼吸衰竭。
循环系统症状:血压下降是重要预警信号,可能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严重时引发休克,表现为意识丧失、血压无法测得,不及时抢救会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时胃肠道黏膜受损,引发消化道出血。
意识状态改变:部分人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这是脓毒症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
创伤后若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遭遇创伤后发烧,科学应对是关键
创伤后发烧不能盲目处理,需采取科学措施,具体分以下步骤: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留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以及是否出现脓毒症的其他危险信号,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及时就医检查:若发烧持续不退、超过38.5℃,应立即就医。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创伤情况,方便医生判断。医生通常会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明确感染情况,排除脓毒症。
积极配合治疗:确诊普通感染后,医生会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用抗感染药物,同时清创、换药促进伤口愈合。若为脓毒症,需立即进行紧急治疗,包括快速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进行强效抗感染治疗、应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等。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做好护理工作:治疗期间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加重感染,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预防脓毒症,从创伤处理开始
预防脓毒症的关键是及时正确处理创伤,防止感染扩散:
清洁消毒伤口:轻微创伤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碘伏消毒并包扎。对于伤口深、出血多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
避免伤口感染:愈合期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不随意触摸,一旦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免疫力较低,创伤后需格外重视伤口处理与病情观察,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