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秀  单位:临朐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3
419

脊柱骨折后的康复期是骨骼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键阶段,护理细节的疏忽可能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神经损伤加重甚至慢性疼痛等长期隐患。其中,睡姿调整、翻身方式和支具佩戴是康复护理的三大核心环节,每一步操作都需要科学规范,才能为脊柱修复提供稳定的环境。

睡姿选择:为脊柱打造“无压愈合场”

脊柱骨折患者的睡姿核心原则是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扭转、弯曲或过度承重。仰卧位是多数患者的首选,可在腰部下方垫一薄软枕(厚度约3~5厘米),支撑腰椎自然生理曲度,减轻椎体压力;同时在膝关节下方放置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适度屈曲,缓解腰背部肌肉紧张。侧卧位时需注意避免脊柱侧弯,应在双侧膝关节之间夹一个与肩同宽的枕头,保持骨盆与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腰部扭转。

需严格避免的危险睡姿包括俯卧位(会导致脊柱过度后伸,增加椎体压迫)、蜷缩侧卧位(易引发脊柱侧弯)以及长期固定单一体位(可能导致压疮和肌肉萎缩)。建议每2~3小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更换一次体位,既保证血液循环,又不干扰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翻身技巧:“整体移动”杜绝脊柱扭转

脊柱骨折患者翻身的关键是实现“轴线翻身”,即保持头、颈、躯干、骨盆在同一纵轴上同步转动,避免任何角度的扭转动作。操作时需至少两人协作:一人双手分别托住患者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下肢,两人同时用力,将患者身体向一侧推转,在背部垫上软枕支撑后,再调整下肢位置。

错误的翻身方式如单人拉扯上肢或下肢、患者自行侧身等,会导致脊柱产生剪切力,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甚至神经损伤。翻身前需检查床单是否平整,避免翻身时因摩擦力导致皮肤擦伤;翻身后要确认患者脊柱是否保持直线,肢体摆放是否自然,防止因体位不当引发新的损伤。

支具佩戴:科学固定促进愈合

脊柱支具的作用是限制脊柱活动、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佩戴时需遵循“松紧适度、贴合稳固”的原则。佩戴前应先清洁皮肤,检查支具内衬是否平整,避免褶皱压迫皮肤;穿戴时先将支具后半部贴合背部,再固定前侧束带,束带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过松无法起到固定作用,过紧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佩戴时间需严格遵循医嘱,通常在骨折愈合初期(约1~3个月)需全天佩戴,仅在洗澡时取下,取下时仍需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弯腰、扭转动作;后期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缩短佩戴时间,但在站立、行走等活动时仍需佩戴。此外,需定期检查支具佩戴部位的皮肤状况,如出现红肿、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脊柱骨折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睡姿、翻身、支具佩戴等细节的正确处理,是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后遗症的重要保障。患者及家属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巧,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沟通,才能为脊柱功能的顺利恢复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