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高血压就像 “隐形的健康杀手”,平时可能没明显感觉,但血压一波动,就可能诱发头晕、心悸,甚至心梗、中风等严重问题。更让人在意的是,季节变化会悄悄影响血压 —— 夏天血压可能偏低,冬天又会莫名升高,不少患者跟着季节 “遭罪”。其实只要摸准不同季节的血压特点,做好针对性防护,就能让血压稳稳的。下面就把各季节的防护秘籍讲清楚,高血压患者照着做准没错。
春季:警惕 “倒春寒”,血压别 “过山车”
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前一天穿短袖,第二天可能就得裹外套,这种温差变化最容易让血压 “上蹿下跳”。人体遇冷时,血管会收缩,就像水管被捏紧,血压自然会升高;再加上春天风大、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睡眠不好,这些都会让血压更不稳定。
防护要抓两个重点:一是 “慢加减衣”,别着急把厚衣服收起来,出门时带件薄外套,早晚冷的时候穿上,中午热了再脱掉,避免血管频繁收缩舒张。二是“稳住情绪、睡好觉”,春天可以多去公园散散步,晒晒太阳,别因为一点小事生气;晚上睡前少看手机,用温水泡泡脚,帮助睡眠,睡眠好了,血压也会更平稳。另外,春天容易犯 “春困”,有些患者会觉得没精神就懒得动,其实每天慢走 30 分钟,反而能帮助改善精神状态,还能辅助调节血压。
夏季:别让 “贪凉” 拖垮血压
夏天炎热,血管舒张,部分患者血压比冬天低,有人误以为 “不用吃药”,这是大误区。夏天血压波动多因 “贪凉” 和 “补水不足”。
长时间待在低于 26℃的空调房,或喝冰饮、吃冰西瓜,冷热刺激会让血管快速收缩,血压骤升;出汗多却喝水少,血液变黏稠,心脏需更用力泵血,血压升高还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夏季防护记 “三不”:空调不直吹、温度不低于 26℃,进出时在门口适应温差;不擅自停药减药,血压偏低先咨询医生,突然停药易致血压反弹;不缺水,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水,少量多次喝。运动选早上 7 点前或傍晚 6 点后,慢走、打太极即可,避免中午剧烈运动。
秋季:防干燥、控饮食,血压不 “秋燥”
秋天干燥、温差大,空气湿度低易口干、便秘。干燥致身体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便秘时用力排便,腹压升高会让血压飙升。另外,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很多人会吃得多、吃得油腻,比如贴秋膘吃红烧肉、炖排骨,摄入太多脂肪和盐分,也会让血压升高。
秋季防护做好 “两防一控”:防干燥,除多喝水,房间放加湿器保持湿度 40%-60%;防便秘,多吃芹菜、菠菜、梨、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饮食,“贴秋膘” 适度,少吃肥肉、油炸食品,每天盐摄入控制在 5 克以内。出门注意保暖脖子和头部,避免受凉。
冬季:保暖是关键,别让血压 “冻” 升高
冬天低温让血管持续收缩,血压比其他季节明显升高,心梗、中风风险增加。且冬季户外活动少易发胖,过节饮食油腻、喝酒多,进一步加重血压问题。
冬季防护核心是“全面保暖、适度活动”:出门穿厚外套、戴帽子、围巾、穿棉鞋,重点保暖头部、颈部和脚部;晚上盖够被子,避免手脚冰凉。每天在室内做 20-30 分钟原地踏步、广播操;想出门运动选中午,出门前先在室内活动 5 分钟热身。饮食可适量吃萝卜汤、鸡汤等温热食物,少放盐油,别喝太多白酒。
四季通用:这几件事全年要做好
不管哪个季节,有几件事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都很重要,必须全年坚持。一是 “按时吃药”,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别因为季节变化或血压暂时正常就停药,就算要调整剂量,也要听医生的;二是 “定期测血压”,家里可以备个电子血压计,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各测一次,记录下来,下次去医院时带给医生看,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三是 “保持好心态”,情绪波动大(比如生气、激动、焦虑)会让血压突然升高,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尽量平静对待,比如通过听音乐、和家人聊天缓解情绪。
季节流转是自然规律,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能 “随波逐流”。掌握各季节防护重点,做好保暖、饮食、运动、用药等细节,就能让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舒舒服服过好每一季。高血压防护没有 “捷径”,贵在坚持,把秘籍变成日常习惯,才能守护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