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珍  单位:乐山市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7-30
1150

截至2025年初,60岁以上人口达2.96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老龄化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巨大压力,老年人的营养管理尤为重要,其中蛋白质是维持老年人健康的核心营养素,其重要性远超一般认知。

“黄阿姨,您最近走路有点不稳,握力测试结果也比去年下降了。”在病房里常常看到这样的老年患者来复查。

许多老人和家属并未意识到,这看似平常的体力下降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健康威胁——蛋白质摄入不足。

为什么老年人需要更多蛋白质

当我们的父母步入银龄,身体内部正悄然发生着影响深远的改变。代谢率每十年下降5%~8%,肌肉量也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这种静悄悄的“肌肉盗窃”在医学上被称为肌少症——65岁以上老年人患此症的比例高达20%以上。

蛋白质对老年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肌肉流失加速:蛋白质是肌肉的“建筑材料”,当摄入不足时,身体缺乏修复和维持肌肉的原料,肌肉流失速度加快。2.免疫功能下降:蛋白质参与免疫细胞和抗体的合成。缺乏蛋白质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多种疾病。3.合成能力减弱: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逐渐出现消化吸收功能及蛋白质合成能力不同程度减弱。味觉退化、牙齿问题、服药影响等因素也降低了他们对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

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

肌肉减少的过程缓慢而隐匿,等发现行走不稳时,健康根基已被动摇。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后果是多方面的:跌倒风险倍增;免疫功能下降,小感染可能演变为大病痛;康复能力减弱;手术或疾病后恢复期延长,伤口愈合缓慢,住院时间增加。

科学摄入蛋白质的四个关键

关键一:精准把控摄入量。老年人蛋白质每日目标推荐量为:1.0~1.5克/公斤体重,具体可根据活动量和健康状况调整。

关键二:三餐均衡分配。传统饮食习惯中,蛋白质常集中在晚餐。但研究证明,将蛋白质分散至三餐(每餐≥20克),吸收效率比集中摄入提高40%。

关键三:优选优质蛋白来源。优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吸收利用率高。常见食物蛋白质: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鱼虾等。

关键四:与能量和其他营养素协同作用。补充蛋白质的前提是食物总热量要充足,否则吃进去的蛋白质就像柴火一样被燃烧供能,无法用于合成自身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与选择

动物性蛋白:蛋类:鸡蛋是“完美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担心胆固醇的老人可每天食用1个全蛋,或增加蛋白比例;奶制品:牛奶中的乳清蛋白有助于促进肌肉合成。乳糖不耐受的老人可选择低乳糖奶或酸奶。鱼类:深海鱼如三文鱼、鲭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和优质蛋白。禽畜肉:优选去皮禽肉和精瘦肉,鸡胸肉脂肪少、蛋白含量高。

植物性蛋白:健康环保的“稳定来源”,大豆及其制品:黄豆、豆腐、豆浆等提供完全蛋白,建议每天吃1~2两豆制品或喝1~2杯豆浆;谷物与豆类搭配:通过氨基酸互补提高利用率,如米饭配豆腐、全麦面包配花生酱。

破解常见饮食误区。误区一:“吃素养生”:纯素食易导致蛋白质、维生素B12缺乏,建议每天保证1个鸡蛋、1袋奶、3两瘦肉。误区二:“少吃防三高”:过度节食加速肌肉流失,应通过调整食物种类控制血糖血脂。误区三:“保健品代食”:最好的营养在天然食物中,营养补充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殊情况的蛋白质调整策略

肾功能不全者。慢性肾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推荐量0.6~0.8g/kg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需在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素食老人。素食老人可通过合理搭配保证蛋白质供应:每日保证大豆制品摄入;采用谷物+豆类组合;适当补充蛋奶;必要时使用蛋白补充剂。

一口鸡蛋,一杯牛奶,一份鱼肉——看似平常的食物选择,决定着晚年生活的质量,科学补充蛋白质,让老去的岁月依然充满力量与尊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