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腹部坠胀隐痛、白带突然增多且有异味、活动过后加重、经期疼痛加重——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女性会随便买些洗液或消炎药处理,这样可能错过盆腔炎的最佳治疗时机。盆腔炎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诊治不及时,可能引发不孕、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等后遗症,要引起重视。
认识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女性生殖道自然防御功能受损,病原体入侵是核心诱因,常见外源性致病菌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还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阴道内菌群(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发感染)。感染途径有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经淋巴系统蔓延、经血液循环传播。以下人群是高发群体:1.频繁性活动、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更换性伴侣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的人;2.经期卫生没做好(如用不洁卫生用品、经期性生活)的人;3.做过人工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且术后护理不当的人;4.有阴道炎、宫颈炎等下生殖道炎症却没及时治疗的人。
警惕典型症状
盆腔炎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症状轻甚至无症状,容易被忽视。典型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下腹部疼痛。最常见症状,多为持续隐痛、坠胀感,劳累、性生活后或经期加重,严重时剧烈绞痛。二是,白带异常。白带量明显增多,颜色可能变黄、黄绿,质地黏稠或呈脓性,常有鱼腥味、臭味等。三是,全身与经期症状。病情重时,可能发热(体温超38℃)、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经期发病会使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加剧。此外,若炎症持续扩散,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还可刺激直肠,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感。而若是输卵管炎症致粘连堵塞,可导致不孕。
科学诊断,防“漏诊”“误诊”
盆腔炎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不能仅凭“肚子痛、白带多”就判断。常用检查手段有:1.妇科检查:医生做妇科内诊,按压子宫、附件区域有明显压痛,或宫颈举痛,可初步判断有盆腔炎症。2.实验室检查:做白带常规检查,看有无细菌、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感染;抽血查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升高判断炎症程度。3.影像学检查:B超可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有无积液、脓肿等;必要时用腹腔镜检查(微创手术)直接看盆腔内情况,这是诊断盆腔炎的“金标准”,但因是有创检查,通常病情复杂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用。要注意,盆腔炎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蒂扭转、阑尾炎等疾病区分,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规范治疗
盆腔炎治疗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手术治疗。抗菌药要及时、广谱、个体化,因为诊断48小时内及时用药可明显减少后遗症发生,且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故选用抗菌药要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轻症患者可以口服抗生素,比如头孢类联合甲硝唑;重症患者,如有发热、盆腔脓肿等症状,需住院静脉输液治疗。治疗需遵循“足疗程用药”的关键原则,就算症状缓解了,也需按医嘱坚持用药14天左右,如果疗程不足,炎症可能转为慢性,增加复发风险。加用中药治疗,能减少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发生。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当患者出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且经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增大甚至破裂,需通过手术清除脓肿。若炎症导致输卵管严重堵塞、积水,影响生育,也可以通过手术修复输卵管,或者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怀孕。治疗期间,患者要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性伴侣有衣原体、淋病等相关感染,也要同时治疗,防止患者治愈后再次被传染。特殊病原体治疗后遵医嘱复查。
预防为先
盆腔炎预防比治疗重要,日常做好以下几点,可降低发病风险:1.注意性生活卫生,固定性伴侣,避免经期性生活,同房前后双方清洗外生殖器;2.经期用合格卫生用品,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用洗液冲洗阴道(破坏阴道菌群平衡);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需做人流、上环等手术,选正规医院,术后做好护理,避免过早性生活;4.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下生殖道炎症,防炎症向上蔓延。还要增强体质,合理饮食,作息规律。
盆腔炎不是“难以启齿的小事”,要科学对待。出现下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及时就医、规范诊治,才能避免炎症迁延,守护盆腔健康和生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