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喊“小肚子痛”,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胃病,直接给孩子吃胃药。然而,这可能掩盖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儿童胆囊炎。近年来,儿童胆囊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由于症状与胃病相似,常常被误诊或忽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胆囊炎的3个典型症状,帮助家长更好地识别和应对。
儿童胆囊炎: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胆囊炎在成人中较为常见,但很多人不知道,儿童也可能患上这种疾病。根据《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儿童胆囊炎的发病率虽然低于成人,但在肥胖、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的儿童中更为常见。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加上家长对胆囊炎的认知不足,许多患儿在早期被误诊为胃病或消化不良,导致病情延误。
3个典型症状,家长需警惕
儿童胆囊炎的症状与胃病相似,但仔细观察,仍有一些关键区别。以下是3个需要家长警惕的典型症状。
1.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特点: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可能放射至右肩或背部。与胃病的区别:胃病引起的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肚脐周围,而胆囊炎的疼痛位置更偏右。原因:胆囊位于右上腹,炎症刺激会导致局部疼痛。
2.进食后疼痛加重,尤其是高脂饮食。特点:孩子在吃完油腻食物后,疼痛明显加重。原因:高脂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炎症反应。家长提示:如果孩子每次吃完油炸食品或肥肉后都喊肚子痛,要警惕胆囊炎的可能。
3.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特点:除了腹痛,孩子还可能感到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低热。原因:胆囊炎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全身症状。严重性:如果孩子发热伴有剧烈腹痛,可能提示胆囊炎加重,需立即就医。
家长常见误区:这些做法可能延误病情
在儿童胆囊炎的早期,家长的一些常见做法可能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误区1:所有腹痛都是胃病。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喊“小肚子痛”时,第一反应是胃病,直接给孩子吃胃药。然而,胃药对胆囊炎无效,反而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误区2:儿童不会得胆囊炎。很多家长认为胆囊炎是成人病,孩子不会得。事实上,儿童胆囊炎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尤其是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儿童中。
误区3:症状轻微无须就医。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腹痛不严重,可以观察等待。然而,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正确做法:早期诊断,科学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下是正确的处理步骤。
1.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首选检查:B超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或胆汁淤积等情况。其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也有助于评估病情。
2.科学治疗,避免并发症。轻度胆囊炎: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解痉药和饮食调理。反复发作或伴有胆囊结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饮食调理,预防复发。避免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促进消化。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减轻胆囊负担。
提高警惕,守护儿童健康
儿童胆囊炎虽然不如胃病常见,但其危害不容忽视。家长应提高警惕,正确识别右上腹持续性疼痛、进食后疼痛加重以及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等典型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通过科学治疗和合理护理,大多数儿童胆囊炎患儿可以完全康复,重获健康。
温馨提示: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喊“小肚子痛”,尤其是吃完油腻食物后疼痛加重,请务必带他/她到医院检查,排除胆囊炎的可能。健康无小事,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