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良芬  单位:开平市中医院 血透科  发布时间:2025-08-06
1122

血液透析是许多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维系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长期接受血液透析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免疫功能紊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和西医在调节机体免疫方面各有所长,将二者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血透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血液透析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血液透析虽然能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反复进行透析治疗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血透可以去除部分免疫球蛋白,使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同时,透析治疗会消耗补体成分,削弱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和炎性产物的能力。

l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尿毒症毒素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长期透析会加重这种免疫抑制状态。

l吞噬细胞功能减退。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的杀菌能力下降,易导致患者感染发生。

二、西医对血透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

西医主要从药物、营养、透析方式优化等方面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l免疫调节药物。常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但长期使用易引起感染、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白介素-2、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对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临床选用时需权衡利弊。

l营养支持: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导致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补充优质蛋白、提供充足热量,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l透析方式优化。规律、充分的透析是维持患者稳定内环境的基础,建议根据病情选择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腹膜透析等方式,兼顾毒素清除和免疫功能保护。日常注意透析用水及管路的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三、中医对血透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互为根本,共同维系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肾衰日久则脾虚,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则精血亏损,气化乏力,水液代谢紊乱。脾肾同病,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失调,是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本质。因此,中医调治以补益脾肾、固本培元为总则。

l饮食调理:中医强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透析患者平素应注意饮食起居,少食辛辣刺激、油腻厚味之品,宜食用山药、芡实、薏米、小豆等健脾益肾食材,常喝黄芪、党参、枸杞、桑椹等补益肝肾的药膳。

l穴位按摩:足三里、三阴交为健脾补肾要穴,常按摩此二穴可固本培元;关元、气海、命门为先天之本所在,按摩此三穴能补益肾气、强壮腰膝;外关、合谷、大椎等穴有扶正培本之功,按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l药物治疗: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山茱萸等益气健脾、补肾固本之品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使用。肾阳虚者加制附子、肉桂;肾阴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气血亏虚者加党参、当归;脾虚湿盛者加砂仁、薏苡仁。灵活运用,标本兼顾。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透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应遵循“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原则,做到优势互补,灵活施治。

l西医常规治疗。做好充分透析,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维持机体稳态,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慎用免疫抑制剂,适度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等。

l中医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临床表现,辨别脾肾阴阳虚损,予以益气补血、健脾温肾等治法,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山茱萸等补益药材。

l穴位埋线: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埋线,可稳定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常规针刺频率。

l耳穴压豆:选用脾、肾、神门、内分泌等穴贴压,既可常年戴用调理,又可因病加减随时调整。

l特色疗法:针灸、中药穴位贴敷、推拿按摩、八段锦等特色疗法安全便捷,可依个体情况选用,与其他治疗方案同步进行。

总之,免疫功能紊乱已成为影响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西医在调节免疫方面各有所长:西医善于控制感染、纠正代谢紊乱,而中医更注重整体调理、阴阳平衡。将二者优势结合,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机体免疫稳态,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品质,提高长期生存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