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对血透病人来说,痒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折磨”。有人形容这种痒像是有无数小虫子在皮肤上爬,越抓越痒,抓到皮肤破了也停不下来。更糟糕的是,这种痒会全天候发作,晚上尤其严重,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么,血透病人为什么总被“痒”折磨?中医有哪些“妙方”能帮他们缓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血透病人的“痒”从哪来
血透病人的皮肤瘙痒,其实是一种复杂的“身体报警信号”。简单来说,它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合伙”导致的:
毒素堆积:血透虽然能清除身体部分毒素,但有些“顽固分子”还是会在体内堆积。这些毒素像“化学刺客”,悄悄刺激皮肤,引发瘙痒。
皮肤干燥:血透过程中,身体会大量脱水,皮肤就像被抽干了水分的纸巾,又干又脆,一碰就容易发痒。
钙磷失衡:血透病人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体内钙、磷比例失调,这可能让皮肤出现“结晶颗粒”,刺激神经末梢,从而诱发瘙痒。
情绪影响:血透患者面临长期不间断治疗的压力,伴随焦虑情绪,也会让皮肤敏感度升高,瘙痒感更明显。
从“内调”到“外养”
面对这种顽固的痒,西医多用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等方法,但只能治标不治本,中医却另辟蹊径,从“调气血”“祛风通络”入手,用一些“软刀子”逐步化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耳穴贴压:耳朵上的“痒痒挠”
中医认为,耳朵是“人体的缩影”,耳朵上的穴位与人体经络相连。通过在耳朵上的人体反射部位贴压小豆子,轻轻按压特定穴位,就能有效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瘙痒。有研究发现,用胶布将药豆贴在耳朵上的“肺穴”“神门穴”“肾上腺穴”等位置,每天按压3-5次,每次按1-2分钟,直到耳朵微微发热,坚持耳穴贴压6周后,瘙痒评分能明显降低,甚至比单纯用药更有效。
中药泡澡:把“痒”泡走
中医讲究“外病内治,内病外治”。血透病人的瘙痒,可以通过中药煎汤外洗,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从而起到止痒效果。推荐采用黄柏、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各15克,这些药都是“清热解毒”的高手,将药材加水煮沸后,小火煎20分钟,去渣留汁,冷却至40℃左右,然后每天用药汁泡澡或湿敷瘙痒部位20分钟,注意避开伤口,泡完后涂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燥,能起到一定止痒效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省钱,但需患者长期坚持方起效,一旦停用后可能复发。
推拿按摩:疏通“堵住的路”
中医认为,瘙痒是“风邪”“血燥”作祟,而中医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动,从而缓解瘙痒症状。比如可按压曲池穴、血海穴以及足三里穴,每个穴位用拇指按压1-2分钟,力度以微微酸胀为宜。每天坚持早晚各按一次,坚持1个月以上,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祛风止痒的作用。
中药内调:喝一碗“止痒汤”
如果瘙痒严重,中医会根据体质开“定制汤药”。比如经典的“当归饮子”加减方,就是专门为血透病人设计的止痒方,该配方用玄参、麦冬、沙参等药材,给皮肤“补水”;用丹参、川芎、当归等药材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毒素堆积;用刺蒺藜、夜交藤等药材,直接对抗瘙痒。有研究显示,中药汤方在改善血透患者身痒方面比西药更有效,并能提升病人的体质及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吃对东西,从源头“止痒”
中医常说“药食同源”,血透病人除了治疗,饮食也非常讲究。建议透析患者多食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高维生素食物,如冬瓜、藕;钙锌丰富的食物,如大豆制品。而对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啡)和高磷高钾的食物(如坚果、香蕉、菠菜等),则应禁止食用。
日常护理
除了中医方法,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也很重要。首先,保湿是关键,洗澡后应立刻涂抹保湿霜,并选择无香料的温和沐浴产品。其次,要穿宽松的衣服,棉质衣物对皮肤最友好,可减少摩擦刺激。此外,还要注意控制情绪,焦虑会加重瘙痒症状,可尝试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同时,还需避免抓挠,因为抓破皮肤易导致感染,如瘙痒难耐,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代替抓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