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建华  单位:博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5
896

当您吃着降压药却忍不住加勺重盐辣酱,测完血糖又顺手拆开奶茶包装,这些生活场景正暴露了慢性病防治的普遍误区。我国超过5亿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60%的并发症可通过日常预防避免。慢性病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高血压

血压长期超标会让血管像吹胀的气球般逐渐失去弹性。初期可能在早晨起床时出现短暂头晕、后颈发紧,但很多人误以为是没睡好。这种隐形伤害持续5~8年后,血管壁会形成玻璃样变性,引发眼底出血、四肢麻木等症状。更危险的是肾脏的百万个过滤单元会因高压血流冲击受损,导致夜尿增多、泡沫尿,这个过程往往不可逆。建议家庭常备电子血压计,每周至少测量2次,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趋势。针对饮食层面的调控需把握三个关键点,即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以内,多选择富含钾元素的香蕉、菠菜等食物,减少加工肉制品摄入。推荐采用得舒饮食法,即增加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和坚果的占比。运动方面,每天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使收缩压平均下降5-8mmHg,相当于减少1/4片降压药的效果。

糖尿病

胰岛功能异常引发的血糖波动,需要建立全天候监测体系。除常规空腹血糖检测外,建议每季度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指尖血血糖仪使用时,注意在指腹两侧采血,避免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影响准确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需格外注意,可遵循“211餐盘法则”:每餐蔬菜占餐盘1/2,优质蛋白质和主食各占1/4。特别推荐苦瓜、秋葵等含有天然降糖成分的食材,但需注意部分水果如荔枝、龙眼的升糖指数较高。运动建议采取“3个20分钟”模式:早餐后20分钟散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午间20分钟抗阻训练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傍晚20分钟有氧运动改善代谢。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健康隐患其实从青年阶段就已埋下伏笔。长期高油高盐饮食、熬夜等习惯,会让血管壁从25岁左右逐渐形成脂质条纹——这正是动脉斑块的早期形态。建议30岁后每2~3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这项检查能比心梗、脑梗发作提前十多年发现血管狭窄风险。血脂管理要盯紧“坏胆固醇”LDL-C指标:健康人空腹应低于3.4mmol/L,若已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则需压到2.6mmol/L以下。突发胸痛时的“黄金120分钟”至关重要: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记录症状发生时间。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日常预防可饮用淡绿茶,其中的茶多酚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情绪管理采用“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快速缓解应激反应。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患者日常可通过简单有效的呼吸训练改善症状。试试腹式呼吸法:平躺时放一本书在肚子上,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钟,让书随着肚子鼓起抬高,再用嘴像吹蜡烛那样缓慢呼气6~8秒,看着书慢慢降下去。每天早晚各练10分钟,能增强呼吸力量。遇到雾霾天出门要戴好N95口罩,尽量避开早晚高峰期外出。在家关好门窗,使用能过滤PM2.5的空气净化器,记得每3个月检查滤芯,颜色变深或使用时间到了就要更换,冬季开加湿器时注意别让屋里太潮湿,摸墙壁不挂水珠的程度最合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冬季防护需注意“三个温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被窝与室温温差控制在10℃以内,饮水温度保持在40-45℃。推荐每周食用2~3次白萝卜炖梨,其中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能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力。

健康从来不是突击任务,而是融在柴米油盐里的生活方式选择。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合理搭配饮食,保持每周一定强度的运动,戒烟限酒,这些习以为常的事都能产生显著效果。若已确诊疾病,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同样重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