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玉升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长山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993

心梗是威胁生命的急症,但很多人对它存在误解。你可能认为“胸痛剧烈才是心梗”、“休息一下就能好”,或是觉得“年轻力壮不会中招”。事实上,心梗可能以多种形式突然发作,从40岁到80岁都是高危年龄段。了解这些关键信息,关键时刻可能救自己或家人一命。

心梗的本质:血管堵塞引发的“心脏停电”

心脏依靠冠状动脉输送血液维持运转,当血管内壁的胆固醇斑块突然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堵塞。此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在数分钟内开始坏死,这就是心梗的发生过程。临床数据显示,80%以上的心梗由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引发,而非血管逐渐狭窄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细胞不可再生,堵塞后每延迟1小时抢救,死亡率上升10%。近年来,熬夜、压力大、肥胖等因素使心梗发病年龄明显提前,30-40岁患者占比逐年增加,甚至20多岁的病例也时有报道。

识别症状:胸痛不是唯一信号

多数人知道心梗会引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常向左肩、背部或下颌放射,伴随冷汗、恶心、呼吸困难。但现实中约20%患者症状并不典型:中老年女性可能出现上腹痛伴呕吐,容易被误认为胃病;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感知受损,可能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极度疲劳;部分患者会出现毫无诱因的牙痛或咽喉紧缩感,却查不出口腔或咽喉疾病。更需警惕的是,老年人可能出现突发意识模糊、嗜睡或行为异常等非典型症状,这类“静默型心梗”由于缺乏典型胸痛表现,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而延误救治。

临床数据显示,约1/3的老年心梗患者表现为这种隐匿形式,其危险性反而更高。无论症状是否典型,只要持续15分钟未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后仍无改善,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症状暂时缓解的“假愈期”,这往往是心肌坏死加重的危险信号。因此,切勿因症状轻微或自行缓解而掉以轻心,每延迟1小时就医,死亡率就上升10%。

黄金抢救:抓住“120分钟生命窗”

心梗救治的核心是尽快开通堵塞血管,从发病到完成血管再通的理想时间窗为120分钟。急救时首先要保持患者平卧,减少说话和移动,立即拨打120并明确说明“疑似心梗”。若患者清醒且无禁忌证,可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血压不低于90/60mmHg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需要特别注意,昏迷患者禁止喂药以防窒息,服用抗凝药物或近期有消化道出血史者需谨慎使用阿司匹林。

提前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身份证件和医保卡,能帮助医院快速启动绿色通道。自行驾车就医风险极高,救护车配备的心电监护和急救设备能在转运途中争取宝贵时间。

预防指南:抓生活细节,筑安全防线

超过80%的心梗可通过风险控制避免。血压管理要将指标稳定在130/80mmHg以下,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脂异常者要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普通人群应低于2.6mmol/L,高危人群需低于1.8mmol/L。饮食方面推荐地中海模式:每日500克新鲜蔬菜水果,每周2次深海鱼,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全谷物占比达主食的1/3。

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诱发斑块破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筛查颈动脉超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负荷试验,发现血管斑块者每3个月复查血脂水平。

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2小时内。如果出现持续胸痛、压迫感(尤其伴随冷汗、恶心、左臂麻木等症状),不要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就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