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当空照,蝉鸣耳边响,酷暑即将来袭,连风也是滚烫的,吹过皮肤像是砂纸在摩擦。我们都知道光照是万物生存的能量,但是过度的日光暴露不仅会带来肤色的改变,甚至强烈的日光性损伤也可增加皮肤癌的发生几率,所以防晒不再是爱美女生的特例,“糙汉们”也一样需要防晒。
一、防晒究竟防的是什么?
在我们日常接收的光照中,紫外线(UV/UVR)仅占6%,但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却早已有科学数据的证实。紫外线根据波长可分为短中长三个波段,其中短波紫外线(UVC)穿透能力弱,无法到达地球表面,因此不在我们防晒的范围内;长波紫外线(UVA)及中波紫外线(UVB)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才是我们需要防晒的重点,其中UVA的穿透能力最强,甚至可以穿透玻璃及薄衣服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再加上夏季出汗多,增加了皮肤的水合作用,更容易吸收紫外线。
二、晒伤的危害有哪些?
1.日晒红斑:即皮肤受到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表皮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及瘙痒,严重者还会出现水疱。
2.色素沉着:受紫外线照射皮肤原有的黑色素发生光氧化,产生色素沉着。
3.皮肤光老化:长期光照可加速皮肤老化,暴露部位皮肤粗糙、弹性降低,色素加深,皱纹增多。
4.皮肤癌:UVA、UVB可使细胞变性,引起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等。
三、防晒方法选择
1.防晒织物:可选用遮阳伞、遮阳帽(帽檐边长7.5cm以上才具备良好的防晒效果)、防晒衣或外套。织物的颜色越深,密度越大则防晒效果越佳。眼睛因其构造的特殊性更容易受日光损伤,我们可以选择镜面宽大的深色遮阳镜进行保护。
2.防晒化妆品:又可分为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及抗氧化剂。物理防晒化妆品,通过反射和散射日光起到防晒作用,防晒功能比较稳定,但其质地较厚,比较适用于皮肤敏感人群;化学防晒剂通过吸收紫外线产生防晒效果,且质地较物理防晒剂轻薄,肤感更加舒适;抗氧化剂本身不具备防晒能力,但是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起到辅助防晒作用。室内活动,在可接收到紫外线辐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酌情选择防晒指数较低的防晒品;阴天或有建筑物遮蔽的室外活动可选用SPF15以上/PA+~++的防晒剂;暴露在日光下的活动可选SPF25以上/PA++~+++的防晒产品;如果在紫外线较强的沙滩、高海拔地区或者雪山活动时,应使用高倍防晒SPF50+/PA++++的防晒产品,在出行前15~30分钟内涂抹,有利于防晒剂与皮肤的结合,如果外出活动时间较长,可以间隔2小时再次涂抹。
3.口服型防晒:可食用含有胡萝卜素、多酚、巧克力、咖啡因、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酰胺等成分的食物,可提升抗光氧化和修复能力,减轻光损伤,减少炎症反应。相反,在日光下长时间活动时应避免食用一些光感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对紫外线的吸收,例如:苋菜、芹菜、香菜、莴苣、芒果、菠萝、柠檬、无花果、螺类等。
四、晒伤后,如何处理?
1.皮肤出现红斑并伴有疼痛、瘙痒: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晒伤部位给予冷湿敷,可用纱布或毛巾浸湿冰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生理盐水,外敷于晒伤部位,避免直接使用冰块。冰敷在收缩毛细血管的同时,还能起到镇痛的作用,但是冰敷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2.皮肤干燥脱皮:应使用功效温和的护肤品进行局部保湿、补水,例如芦荟胶、保湿喷雾,切忌撕扯脱皮部位;还可以选择厚涂保湿霜或者乳液,促进局部肌肤软化修复;可以使用冷藏后的保湿面膜,每周2~3次。
3.色素沉着:我们可使用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熊果苷、烟酰胺、氨甲环酸等美白成分的护肤品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反黑的情况。还可以食用番茄、葡萄、柠檬、绿茶,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抑制黑色素形成。
4.晒伤性水疱: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出现大水疱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处理,抽出水疱内液体,并保持水疱外表完整,防止感染,可根据医嘱使用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据推测今年夏季气温将再创新高,在烈日“烧烤”模式即将到来之际,希望这份防晒小贴士可以让大家无惧烈日,美美出行,和太阳“肩并肩”,共享夏日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