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对于大众来说,是医院中神秘且非常重要的治疗场所之一,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护士的护理工作长久以来都较少被人们所知,下面将针对手术室的相关护理工作进行科普讲解。
手术室:精密运转的生命守护站
手术室的环境设计是体现其工作精密性的重要基础,首先与其他病区、病房环境不同,手术室要求保持长期22~2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由此才能达到抑制细菌繁殖、减少感染风险的效果,另一方面,此温度范围也能帮助医生护士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灯光设置是方便手术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灯为无影灯,是通过多角度光源的设置达到消除环境阴影的效果,由此可以保证医生手术操作视野的清晰。医生护士的手术服通常为绿色设计,其作为红色的互补色,能够有效减轻医生的视觉疲劳,由此进一步提升操作精度。在手术室整体环境中,可划分为手术区、辅助区以及清洁区,手术区要求严格无菌,此范围内的所有操作也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辅助区主要完成器械准备工作,清洁区负责术后处理,各区域均需要杜绝交叉感染。
手术室内的使用设备同样需要符合精密性要求,主要设备包括麻醉机——用于控制麻醉深度,同时监测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监护仪——实时显示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基础体征,高频电刀——用以完成精准切割,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辅助止血。
手术室护士:生命守护者
在手术室内,护士的工作角色不仅仅是医生的辅助者,同时也是患者的心理安抚者。在手术开始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以免出现医疗差错,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过敏情况等基本资料,指导患者完成术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手术过程中,护士一方面需要成为无菌监督员,严格监督备好消毒器械、准备铺设无菌区,保证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成为患者的生命守卫者,时刻关注监护仪,了解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上报。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成为医生的左右手,通过精准传递器械,辅助完成手术操作,手术开始时以及过程中需要多次清点器械与纱布。手术结束后,护士则要成为患者的康复向导,护送患者进入复苏室,并完成各项护理交接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的温度
在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也是提及较多的护理理念,其具体体现可从患者的保暖护理中窥见一二,由于手术操作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失温,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手段帮助患者尽量维持舒适体温,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使用保温毯、输液加温器等物品。另外,手术室内的人文关怀也可体现在患者的隐私保护中,例如护士会使用无菌单帮助患者遮盖非手术操作区域内的暴露部位,也会在非全身麻醉手术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肢体接触等方式安抚患者。
手术室风险:安全红线
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多,部分风险程度也较高,所以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有诸多安全红线,例如在手卫生方面,有严格的洗手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前后,都需要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搓洗,洗手也需要按照严格流程进行搓洗。对于物品器械,也有严格的灭菌原则,各种手术包均需要使用高压蒸汽进行处理,并且处理后的有效期仅有7d,这些安全红线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关键规定。而当紧急风险发生时,充足有效的应急准备是提升患者存活概率、降低危急程度的关键所在;在手术室内,抢救工作有五定原则:定人管理、定点存放、定量供应、定期检查以及及时补充,同时手术室内也会每月进行应急培训以及模拟演练。
手术室冷知识
许多人在影视剧中看见手术室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播放古典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是因为舒缓的音乐能够降低医生压力,由此提升操作流畅度,但实际上,这需要征得患者同意,在患者许可后才能播放。一些患者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中,可能会被医生在手术部位用标记笔画上一些特殊符号,这是为了防止在选择手术左右部位时出现疏漏,也是众多防护手段中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