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芮  单位:大邑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1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被反复咳嗽、咳痰、气短折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科学护理能减轻不适、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家属和照护者掌握日常护理细节,可帮患者减少困扰,让他们在与疾病的长期抗争中更从容。

日常居家环境的“优化”细节

保持空气洁净与湿度适宜:慢阻肺患者气道敏感,污浊空气易引发不适。室内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让患者暂离,防止冷风直吹。严禁室内吸烟,避免使用蚊香等刺激性物品,厨房做饭需开油烟机,做完饭后再开5-10分钟排净油烟。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干燥时用加湿器(每日换水清洁),潮湿时用除湿机,减少气道刺激。

合理安排饮食与水分摄入:患者呼吸频率快、能量消耗大,需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瘦肉、鱼类、菠菜、梨等,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咸、过甜及辛辣食物,以防加重症状。心功能正常者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次饮用(每次100-200毫升),稀释痰液便于咳出,晨起和睡前喝水效果更佳。

呼吸道管理的“核心”技巧

协助有效排痰:痰液淤积会加重气道阻塞,需及时排痰。让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或侧卧位,照护者空心掌从背部下方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轻拍,力度以有震动感且患者不疼为宜,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痰液黏稠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或化痰药雾化吸入,雾化后半小时内排痰更顺利。患者可学腹式呼吸配合咳嗽:深吸气鼓腹,屏气3秒后收缩腹部用力咳嗽2-3次。 规范使用吸入装置:吸入剂是控制症状的重要药物,使用前检查清洁度并摇匀药液。指导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抬头挺胸,深呼气后将吸嘴放入口中,双唇包紧,深吸气时按压装置,吸入后屏气10秒再呼气。不同吸入装置用法有差异,家属需向医护人员请教。

监测呼吸状态与氧疗护理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及口唇颜色,静息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或口唇、指甲发绀均提示缺氧。长期氧疗者每日吸氧不少于15小时,流量严格按医嘱控制在1-2升/分,不可自行调高。氧气管每日用清水冲洗,湿化瓶加蒸馏水或凉白开至刻度线,每周更换2-3次,防止细菌污染。

预防急性发作的“防护”措施

严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主因,需根据天气为患者增减衣物,注意颈背部保暖。流感季少去人群密集处,必要时戴口罩;家人感冒需隔离,患者房间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消毒时患者暂离)。可在医生建议下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增强抵抗力。

合理安排体力活动:过度劳累会加重呼吸负担,病情稳定时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以不疲劳、不气短为宜。运动中若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坐位或半卧位休息、吸氧。

记录症状变化与应急准备:家属需每日记录患者咳嗽频率、痰量、颜色及气短程度。若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痰液变黄、气短加剧或发热、精神萎靡,可能是急性发作前兆,需及时就医。家中常备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急救药,确保家属和患者熟悉用法。急性发作时,让患者坐位或半卧位休息、吸氧、使用急救药,同时联系救护车送医。

结语

护理慢阻肺患者,细节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和病情发展。从居家环境优化到呼吸道管理,从预防急性发作到心理关怀,每个细节的落实都能帮患者减少痛苦、延缓病情。家属和照护者要耐心、细心,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护理,与患者携手面对疾病,让其在稳定病情中更好地享受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