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5月18日是我国的“血管健康日”,而血管的健康离不开科学用药的保驾护航。心内科药物种类繁多,合理使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若忽视用药细节,可能适得其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心内科常见药物的关键注意事项,帮助您安全用药、科学护心。
沉默的“双刃剑”: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能预防血栓形成,但错误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最新研究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天)仍是一级预防的争议焦点,部分指南建议仅限高危人群使用。长期服用者需警惕胃肠道出血,尤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服用激素者。
科学应对:①用药前必须通过医生评估自身出血风险,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不适合服用此类药物;②为警惕药物性损伤,用药时应该联合胃黏膜保护剂;③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5-7天应该遵嘱停用阿司匹林药物,以预防术中出血。
血压的“精准调控”:降压药
高血压药物需个体化选择,不同机制药物适用人群各异。在日常的高血压用药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大误区:①“血压正常就停药”、②“保健品替代药物”、③“一次血压测量较高就是药物不适合,要求换药”;对于上述误区,医务人员应该为患者进行积极的解释:个别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高血压,且多数保健品无明确降压证据,应该就医后根据医嘱选择用药,并且一次血压值高并不代表全天血压高,应该多次测量以观察血压的高低。
高频药物的选择、分类与注意事项:
ACEI/ARB(如依那普利、缬沙坦):优点:保护心肾功能,适合糖尿病或心衰患者;警惕:可能引起干咳(普利类)或高血钾(沙坦类)。
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优点:适合老年或盐敏感性高血压;注意:可能致下肢水肿,可联用小剂量利尿剂缓解。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优点:降低心梗后死亡率;禁忌: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禁用。
血脂的“清道夫”:他汀类药物
他汀是降脂治疗的“黄金标准”,但他汀类药物会导致横纹肌溶解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2023年相关指南表明:高强度他汀(如阿托伐他汀40mg)适用于极高危患者,但亚洲人需警惕剂量相关副作用;新型降脂药(如PCSK9抑制剂)可作为他汀不耐受者的替代选择。对于他汀类药物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根据胆固醇合成节律控制药物在睡前服用;②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肌酸激酶水平;③避免与增加不良反应的食物进行同时服用。
血栓的“拆弹专家”:抗凝药
房颤或静脉血栓患者常需抗凝治疗,但出血风险需严控。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后者的优点是不需要定期检测INR,对食用维生素K的食物无显著影响。同时两种药物在拔牙或手术前需提前停药,华法林3-5天,NOACs 1-2天;对于有跌倒风险的高危人群优先选择NOACs,其颅内出血风险较低。
心衰的“生命线”:ARNI与SGLT2抑制剂
2023年心衰治疗重大突破: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传统的一线用药ACEI相比,ARNI能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风险;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从ACEI类药物转换为ARNI类药物的患者,需停用ACEI/ARB 36小时后才能开始ARNI治疗。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原为降糖药,现在证实对慢性心衰患者能降低死亡率,延缓疾病进程;注意的是,服用SGLT2抑制剂需要多喝水以降低泌尿生殖感染风险。
心血管药物是“救命药”,也是“精细药”。在用药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①忌自行调药;②记录血压、心率及不适症状;③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④警惕药物相互作用。科学用药与健康生活方式并重,定期随访、主动沟通用药疑虑,才能真正守护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