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兰蔓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5-10-17
101

2025年7月,全国多地进入高温模式,脑卒中急诊量较上月激增23%。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贵子在门诊中遇到典型案例:65岁的张先生晨练时突然右脸下垂、右手无法握拳,家属因未识别症状延误送医,导致左侧肢体永久性瘫痪。这一案例警示公众: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仅有4.5小时,每延迟1分钟,脑细胞死亡数量以百万计。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指南,系统讲解如何通过“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卒中,并给出科学急救方案。

FAST原则:四步锁定脑卒中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出血)两大类,前者占70%,后者致残率更高。但无论类型,早期症状具有高度一致性。国际通用的“FAST”原则(Face-Arms-Speech-Time)是识别脑卒中的黄金标准:

Face(脸):观察面部是否对称。让患者微笑或龇牙,若一侧嘴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提示面神经受累。临床数据显示,83%的脑卒中患者首发症状为面部歪斜,这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或出血直接相关。

Arms(手臂):测试肢体肌力。让患者平举双臂至90度,若一侧手臂迅速下垂、无法保持平衡,表明对侧大脑运动皮层受损。某研究显示,单侧肢体无力患者中,62%在3小时内发生脑梗死扩大。

Speech(言语):评估语言功能。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如“今天天气很好”),若出现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或完全失语,提示左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受累。需注意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鉴别,后者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

Time(时间):立即拨打120。记录症状出现时间,这是决定溶栓治疗(如阿替普酶)是否适用的关键指标。我国溶栓率仅5.6%,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主要因患者送医延迟。

急救现场:五步降低致残率

当发现FAST阳性症状时,需采取以下标准化急救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如假牙、呕吐物)。若出现呼吸暂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但避免盲目实施人工呼吸,以防加重脑水肿。

禁止随意用药:切勿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可能加重出血,而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时,错误使用降压药会导致脑灌注不足。

稳定体位:用枕头或折叠衣物垫高头部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严禁摇晃患者头部或强行喂水,某案例中家属因给患者喂服蜂蜜水导致吸入性肺炎,延长住院时间12天。

监测生命体征:每5分钟记录一次意识状态(GCS评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若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直径差>2mm),提示脑疝形成,需立即告知急救人员。

心理安抚:用平静语气与患者对话,如“救护车马上到,请坚持一下”。焦虑情绪会升高血压,增加再出血风险。某研究证实,急救现场心理干预可使患者血压波动幅度降低18%。

院内治疗:分秒必争的生死时速

患者送达医院后,将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影像学检查:头部CT平扫可在1分钟内区分脑梗死与脑出血。若CT未见出血但症状持续,需进一步行CT灌注成像(CTP)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明确缺血半暗带。

溶栓治疗:对发病4.5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mg/kg)可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血压>185/110mmHg、近期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可在发病24小时内实施机械取栓术。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取栓治疗使患者良好预后率从32%提升至59%。

并发症管理:脑卒中后24-72小时是脑水肿高峰期,需使用甘露醇(0.25-0.5g/kg)或高渗盐水(3%)脱水降颅压。同时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对卧床患者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

结语

与时间赛跑的智慧:脑卒中的防治是一场涉及公众认知、急救体系、医疗技术的系统工程。掌握FAST原则,意味着在危机时刻能做出正确判断;遵循科学急救流程,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坚持终身预防管理,则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