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1.7%,我国患者总数近1亿。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常因急性加重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全程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科学认知:破除误区,精准识别
慢阻肺的核心病理改变是气道和肺泡的慢性炎症,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其典型症状为“咳、痰、喘”:慢性咳嗽:晨起或夜间加重,急性加重期痰量增多且呈脓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早期仅在爬楼梯时气短,晚期静息状态下亦感喘息;胸闷:因肺过度充气导致胸廓压迫感。诊断: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0.7。需注意与哮喘、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鉴别,胸部CT可辅助评估肺气肿程度。高危人群:年龄≥40岁、长期吸烟者、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职业暴露人群(如矿工、厨师)及有慢阻肺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肺功能筛查。
稳定期管理
稳定期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力、预防急性加重,需采用“药物+非药物”的综合策略。
1.西医精准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急性症状发作时快速舒张气道,按需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每日1次维持治疗,可降低急性加重风险30%;双支气管扩张剂(如LABA+LAMA):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仅推荐用于频繁急性加重(≥2次/年)或血嗜酸性粒细胞≥300/μL的患者,常与LABA联用(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氧疗: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88%者,需长期家庭氧疗(氧流量为1.0~2.0L/分,吸氧时间≥15小时/天),可改善缺氧症状,延缓病情恶化。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50%以上。
2.中医整体调理。中医认为慢阻肺属“肺胀”“喘证”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需分期辨证。稳定期。肺脾气虚型: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治以补肺健脾,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黄芪、白术、茯苓等);肺肾气虚型:伴腰膝酸软、耳鸣,治以补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合补肺汤加减。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痰黄稠、发热,治以清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加减;寒痰阻肺型:痰白清稀、畏寒,治以温肺化痰,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特色疗法。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贴敷(肺俞、定喘等穴),可减少冬季急性发作;呼吸导引:结合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改善呼吸肌功能。
3.非药物干预。呼吸康复:包括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和缩唇呼吸(呼气时嘴唇缩成吹口哨状),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可提高运动耐力30%~50%;营养支持:蛋白质摄入量≥1.2g/kg/天,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可增强呼吸肌力量。
急性加重期干预:快速控症,阻断恶化
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死亡的主要诱因,常见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占50%~70%)、空气污染及停药。典型表现为咳嗽加剧、痰量增多且呈脓性、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启动以下干预。1.西医快速控制。支气管扩张剂:增加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雾化频率至每4~6小时1次,可联合异丙托溴铵;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30~40mg/天,疗程5~7天,可缩短康复时间2~3天;抗生素:仅用于脓性痰患者,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左氧氟沙星;呼吸支持:严重低氧血症(PaO₂<50mmHg)或高碳酸血症(PaCO₂>50mmHg)者需无创机械通气。2.中医辅助治疗。针灸:选取定喘、尺泽等穴,每日1次,可缓解喘息症状;中药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含黄芩、熊胆粉)可辅助抗炎,缩短住院时间。
长期随访
慢阻肺需终身管理,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测:每年至少1次,评估FEV₁下降速率(正常应<40mL/年);症状评估:使用CAT量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化生活质量;药物调整:根据急性加重频率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优化ICS使用方案;吸入技巧培训:确保患者正确使用干粉吸入器或雾化装置,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疗效下降。
慢阻肺虽不可治愈,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全程管理,并积极宣传戒烟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远离烟草,可实现“症状可控、功能可保、急性加重可防”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