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怀孕后才出现的血糖异常疾病,属于孕期常见健康问题。妊娠后的生理变化导致血糖调节失衡。那么,一旦患上该疾病怎么办呢?下面就相关知识做科普介绍。
主要病因
生理变化:妊娠期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增加,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进而引发血糖升高。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妊娠糖尿病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孕妇,其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35岁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可能与高龄孕妇身体机能下降、代谢减慢等因素有关。
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导致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以及喜食甜食和米饭等,都可能导致孕妇体内热量过剩,进而引发血糖升高。
肥胖与超重:孕前体重指数高是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内分泌异常: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头晕: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经常会感觉到莫名其妙的头晕,这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一种表现,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发生晕倒。特别是在饥饿的状态下,会发生低血糖,从而感觉到头晕。
感到疲乏:很多血糖偏高的女性会经常感觉到劳累,但这并非真正的身体劳累,而是和血糖有关,应引起重视,并结合其他症状表现,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皮肤瘙痒:妊娠期糖尿病在早期阶段会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皮肤干燥之后,瘙痒会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血糖升高引起的血管异常所诱发的。
饥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饥饿感,饭量会明显增多,但很多人可能会误认为是怀孕期间的正常表现,所以容易被忽略。
多饮多尿:多饮多尿是妊娠期糖尿病非常典型的症状表现,即饮水多、排尿多,但体重增长并不快,这种情况也要高度怀疑是血糖偏高所导致的。
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1.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的影响
合并症风险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使孕妇更容易患上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和子痫前期。这些并发症不仅对孕妇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早产,增加了分娩并发症的风险。
分娩并发症的可能性: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会面临分娩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这包括胎儿过大(巨大儿)、难产、产程延长等。这些问题需要更复杂的分娩过程,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剖宫产。
对母体长期健康的潜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在孕期对母体有影响,还对母亲的长期健康产生潜在的负面效应。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更有可能在未来患上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
2.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是巨大儿(胎儿体重过大)。由于孕妇的高血糖可穿过胎盘刺激胎儿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增加分娩困难,并提高产程并发症的风险。
新生儿低血糖与呼吸窘迫的可能性:妊娠期糖尿病使胎儿过度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促使其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一旦出生,他们脱离了母体的高血糖环境,但自身胰岛素水平仍然较高,因此会面临低血糖的风险。此外,这些婴儿也面临呼吸窘迫的风险,增加了新生儿监护的需求。
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胎儿在成年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种现象强调了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仅是孕期的一种短期问题,更是一种可能对个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的疾病。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管理不仅有助于保护胎儿的健康,还有助于预防其将来患病的风险。
预防知识
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在妊娠前确保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体重增加。
健康饮食:饮食对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起着关键的作用。选择均衡的饮食,包括新鲜水果、蔬菜、高纤维的全谷类食品、瘦肉和蛋白质。避免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和甜点的摄入。
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有助于减缓血糖的升高。
适度锻炼: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例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避免太剧烈的运动,确保安全和舒适。
定期产前检查:在妊娠期间,定期进行血糖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孕妇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和管理任何潜在的糖尿病问题。




